宁波市奉化区西北22公里,穿过溪口镇,就来到了雪窦山的怀抱。这是四明山脉的一部分,“雪”为色,“窦”为形,“山”为质。浙东的山均少峻峭,雪窦山自1.45亿年前的第一次火山爆发开始,生长海拔也不过千米。可几十平方公里内,山峦灵秀,林海茫茫,飞瀑长泻,其间有徐凫岩、三隐谭、千丈岩、妙高台、商量岗……奇峻与秀润都集中在这里。在北纬29°的江南,在这800多米高的山上竟有滑雪场,冬日,总让人产生身在北国的错觉。
走进雪窦山门,抬头即见“应梦名山”四个大字。宋代雪窦寺的住持广闻禅师撰写过《御书应梦名山记》一文,说北宋仁宗皇帝赵祯有一天梦见了“八极之表”,醒来后总也忘不掉梦中美景,就派人到各地画名山来查找,最后认定雪窦山就是他梦中的“八极之表”。除了金银华服赏赐给僧众,仁宗还下令免除山民徭役禁止上山采樵,以保护山林美景。从此,雪窦山声名大振。1245年,南宋的理宗赵昀为这段故事追书“应梦名山”四个大字。如今,理宗的题字和广闻禅师的撰文仍保存完好,成为雪窦山的珍藏。或许是为了留住仁宗梦里那瀑布的飞流、潭水的碧明,雪窦山总是多雨。
传说中的布袋和尚也是在暴雨中来到人间的。村民发现江水中顺流而下的木盆里坐着一个孩子,于是顶着暴雨把孩子救上来并收为义子。这个孩子后来在雪窦山岳林寺剃度,从此有了一个袒胸露腹、笑口常开、左肩荷布袋、右手提佛珠的名叫契此的和尚。多年后,他端坐在这里的一块磐石上,说着“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俱不识”而圆寂。一语偈众人,他就是弥勒的化身。雪窦山成为他的道场,也成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雪窦山的“心”是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晋代开山时叫瀑布院,公元999年北宋真宗敕赐“雪窦资圣禅寺”。1700年的历史里,雪窦山因为布袋和尚而逐渐将和乐文化代代相传。可是,不快乐的人总会有。1937年1月至11月,张学良被软禁在雪窦山。那个春日,他习惯性地踱步到雪窦寺去找大和尚们聊天,寺内正在栽种楠树,他走到藏经楼前,亲手种下了四棵“将军楠”。如今,将军已经作古,还剩下两棵“将军楠”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历史。
雪窦山的山门前有两株银杏树,左边为雌,右边为雄,它们都是汉代的孩子不禁感叹,在自然面前,人是那么渺小。雪窦山还留下了孟郊、陆龟蒙、皮日休、王安石、王阳明、米芾、赵孟頫等大家的足迹、诗篇或书作。过客一代又一代,而雪窦山依旧在,心无挂碍,随风自在,究竟涅槃。
下一篇:弥勒道场——雪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