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变迁,一条条老街渐渐退出人们的记忆,这里曾是我们父辈曾经生活成长的地方,他们春天耕耘,秋天收获,既是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有波澜壮阔的画卷!2018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老城区发掘出了明清酿酒遗址,面积近3000平方米,比中国国内已发现的近十处遗址面积总和还要大,对研究酿酒工艺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有人说,每一条老街都记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落寞。
濉溪人的怀旧情结全部凝结在石板街上。近日来,连绵的秋雨使得天气愈发转凉,濉溪的雨,自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风流韵致。濉溪石板街全长2000米,用青石铺成,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朴建筑风格,街道两边,店铺林立,酒旗招展,布满了酒坊和酒坛,酒香伴着偶尔的吆喝声飘过深深的古巷。
濉溪依山傍水,五谷丰登,自古就是酿酒的天宝福地,因此,濉溪老城人大多世代以酿酒为生,酿酒史大约有2700多年,明清时期,濉溪的酿酒业盛况空前,形成一坛酒一座城的人文景观。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与刘伶都是濉溪人,酷爱饮酒,其中嵇康是一位才貌俱佳的美男,站时如孤松独立,醉时如玉山将崩;而刘伶虽相貌丑陋,却质朴悠然,他写的《酒德颂》曾经名扬天下。
竹林七贤的生命弥漫着酒的醇香,沉醉的灵魂却挥不去死亡的阴霾,潇洒的风姿流露出痛苦的挣扎,这别有意味的嗜酒之风,不仅在中国文人心灵上留下温暖的倩影,也为中国文学平添了永不消褪的魅力。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泛舟濉溪,留下“闻香停车,只为下马”、“醉踏落花”的诗句。
公元1031年,苏轼曾游濉溪,写下“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众多文人墨客,达官巨贾,在濉溪老城石板街集会,留下多少佳话和诗句,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明代的“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从而说明濉溪的酿酒业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盛况空前,曾有古人称赞濉溪为酒城,“初入酒城车即驻,香满长街马不前”,当时濉溪石板街的酿酒作坊遍布大街小巷。
人间日月短,壶里乾坤长,嵇康遗风犹在,刘伶长醉难醒。昔日的濉溪美酒以优质高粱、小麦、豌豆为原料,用传统工艺酿造而成,丰厚绵柔,香气四溢。“濉溪大曲”对于老城人来说,既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种家乡的味道,更是濉溪人的另类情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昔日作坊式的生产已经很少见,濉溪大曲成了几代人的期盼。
2021年的金秋十月,在濉溪老城的石板街上新开了一家酒坊,名叫“石板街老酒馆”,其主打产品就是“石板街大曲”。老酒馆每天吸引了大量顾客,更成了网红打卡地。
今日,“濉溪大曲”古老的酿造工艺重新被运用,并且得到市场的认可,与一个人是分不开的,他就是石板街酒业的董事长张明礼,一位地地道道的濉溪人,与嵇康一样来自古铚城(今临涣古镇),他有着浓郁的故土情结,并且为家乡的发展,不遗余力。他大学毕业以后,自主创业,并且缔造了一个个商业传奇。
1978年出生的张明礼,精明而随性,平和里隐藏着坚强,他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发展光伏电,用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用电;第二件事就是把临涣棒棒茶做成精品,推向国际;第三件事就是光复“濉溪石板街大曲”,让濉溪人重温旧时的酒香。
他坚持纯手工制作,老工艺、老作坊,坚持纯粮酿制,一份酒,一份糟,同时,他还创建了濉溪大曲酒文化文创园和酒文化交流中心,让濉溪的酒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石板街老酒馆一开张,便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让他们亲手参与美酒的制作,并且把自己的照片复制到酒的标签上,以作纪念。
一位将近80岁的老厨师吴汉章,他在这条石板街上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可以说是闻着酒香长大,他对濉溪大曲有着深深的怀念,而今能在古稀之年,见到了濉溪酒城重现辉煌,他激动地热泪盈眶,并且把自己精心卤制的“吴记烧鸡”,拿到石板街酒馆供顾客免费品尝,他说,烧鸡就酒,生活富有!引得周围的老街坊哈哈大笑。
“石板街大曲”酒具有“琥珀色”,香而不厌,甜而不腻;它看上去晶莹剔透,喝起来唇齿留香,入喉后荡气回肠。
张明礼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如今是濉溪县城的知名企业家,很多人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还如此卖命地为家乡酒业奔波?他曾这样回答:一切的苦都是我自找的,有人说我傻,我却心甘情愿,我一辈子都在与“穷”作战,前半生为自己,后半生为家乡!
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辛苦劳作将姐弟三人养大,他上大学的学费,都是靠村里乡亲的接济,他曾发誓:谁给我一捧土,我将还他一座山!多少人因他而脱贫致富,名和利曾离他那么近,而他却从不忘本,从不忘记故土亲情!
“不忘初心”是他的座右铭,笔者却从中听到他对家乡不眠不休的那份深情眷恋,百年中国梦,是他视若至宝的追求和信仰。
透过历史的尘烟,石板街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遥远,它静静地立在那里,承载了无数人的岁月和乡愁!
逝去的旧时光,没来得及问候的别离,再也无法聚到一起的儿时玩伴,这些都偶然却又必然地定格在了老街的镜头里。
一坛酒,一座城,笔者作为濉溪人,在此衷心地祝愿濉溪古老的酒文化,依旧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香满天下!
上一篇:艺术、慈善和国际成功的一生——比佛利艺术网专题报道黄建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