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媒体聚焦 >> 名人访谈 >> 浏览文章

“刀客”季明华:手中无刀胜有刀

  “刀客特记”,是江苏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副主任医师季明华的科普公众号名称。“刀客特记是英文Doctor Ji(季明华)的谐音,刀代表放射刀,类似于手术刀,特记代表特殊的记录。”季明华介绍,“放疗科医生虽然不拿手术刀,但治疗肿瘤的射线是放疗医生手中无形的‘刀’,驾驭好这把‘刀’,为更多人解除病痛,是我一直的追求”。

  拿起无形的“刀”

  季明华出生在江苏盐城大丰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他的外公因肺结核而去世,因为这个原因,他心里萌出了做一名医生的念头。高中时,季明华就读的中学就在县医院旁边,因为患有鼻窦炎,他经常去医院拿药、换药,在与医生的接触中,他觉得,医生治病救人,这个职业重要、崇高而且神圣。高考填报志愿时,季明华在志愿表上,从上到下全部填写了医学专业,最后如愿以偿进入了医学院校。

  1995年,季明华考入南通医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季明华工作一段时间后,考上徐州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全国著名乳腺肿瘤专家唐金海教授。研究生毕业后,季明华进入江苏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工作,在职期间,又在山东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专修肿瘤放射治疗学,师从放疗学专家于金明院士。后来,还在美国乔治亚医学院担任访问学者,师从美国放射肿瘤学专家 Spring Kong教授,继续深造肿瘤的放射治疗。

  “如今肿瘤放疗正走向精准时代,精准放疗依赖于精准诊断,医学影像是精准诊断的重要手段,这段学习经历,帮助我更好地洞察疾病。肿瘤学是从事肿瘤治疗医生的必备知识,研究生期间,我在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进行了学习和磨练,对肿瘤治疗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经历,为我之后专攻肿瘤放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能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看待肿瘤疾病,更好地为患者开展个性化治疗。”季明华说。

  拿好无形的“刀”

  过去有一段时间,放疗医生被戏称为“框框医生”,因为在只有普通X射线模拟定位的情况下,确定放疗照射范围只能在患者体表画个“框”,然后对穿照射,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大量杀死正常细胞。

  如今,放疗科医生早已不是“框框医生”,放射治疗要在精确范围内,用精准的剂量,以有效的放射线进行照射,同时精准保护正常器官,既杀死肿瘤细胞,又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放疗医生手中的“刀”也多了起来,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负π介子束以及其他重离子束等。无疑,如何用好无形的“刀”,对放疗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季明华说:“放射治疗是一门需要掌握多种技术的学科。首先要掌握影像诊断学,了解肿瘤范围、分期,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其次要掌握物理学,放射治疗用的不同射线有不同特征,每个放疗设备也有不同功能,准确了解才能知道用哪把‘刀’;再次,要掌握放射生物学,人体内各组织对射线会产生不同反应,必须要了解这种反应,才能产生更好的疗效;最后要掌握肿瘤学,肿瘤是整体性疾病,它的治疗也是综合性的,放疗何时介入、如何介入,必须建立在对疾病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否则就不能起到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当然,在越来越强调精准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存在治疗不足的情况,使部分肿瘤细胞成为“漏网之鱼”,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为了尽量减少治疗不足,季明华表示,放疗医生有很多方法和技术提高精准度,比如通过影像引导,先重建肿瘤三维形状,再计算出照射计量,给肿瘤区域高剂量射线,尽量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照射量;还可通过基因组学筛选,了解哪些人对放化疗更敏感。

  无形的“刀”不简单

  如果一个人不幸罹患了癌症,患者和家属第一反应往往是手术,赶紧切除体内令人生畏的肿瘤,切得越干净越好。而手术以外的治疗手段在希望肿瘤被“斩草除根”的部分患者眼中,可能算不上主要治疗方法。

  季明华介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天然射线或人工射线杀死人体内增殖异常细胞或功能异常细胞的治疗方式。放疗是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法,对相当一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放疗相比手术而言可能是更优的选择。放疗不仅用在早中期患者的治疗选择中,在晚期患者中,如脑转移、骨转移、脊髓压迫等,放疗也可以很好地起到减瘤、止痛、等姑息减症的作用,极大缓解患者痛苦,让患者生活得更有尊严。

  季明华表示,现代肿瘤治疗越来越推崇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模式,将手术、放化疗、介入等治疗手段合理组合运用,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者的温度

  在日常行医、治病救人之外,季明华经常会将自己所思所悟记录下来,在一篇《医者的温度》文章中,季明华写道:“医者是病人历经疼楚的噬咬和痛苦的挣扎后看到的曙光,感受到的温度。”

  为了让这道曙光、这缕暖意扩散,季明华积极做科普、做公益,去照亮、温暖更多人。谈起开展科普的初衷,他说:“从医20多年,我发现很多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极其匮乏,导致病急乱投医,走了很多弯路。于是我想,作为医生如何帮助他们,一名医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每年能治疗的患者数量只是所有患者中的极小一部分。如果能做好医学科普,可以惠及几万甚至几十万人,让患者少走弯路、少受一些疾病之苦。”在季明华看来,做科普就是在践行“上医治未病”的古训,努力将疾病消除于萌芽中。

  2020年,季明华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后来又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了科普账号,通过这些账号发布健康常识、医学知识及自己行医的所感所悟。除了线上平台,季明华还经常撰写科普文章,生动易懂地传播健康知识,并在多家媒体发表;参与编撰了《乳腺癌的真相》《吃出抗癌力》等科普书籍。在国家卫健委、人民网举办的2023年人民好医生科普大赛中,季明华被评为“人气科普作者”。他还多次在省市科普作品比赛中获奖,参与拍摄的乳腺癌发病因素、肺癌常见问题等科普视频,在南京地铁多条线路上循环滚动播放,触及人群上百万。

  义诊、科普讲座、送医送药下基层……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对于参与公益活动,季明华都不会拒绝。他说;“作为医生,我们必须把掌握的知识回馈社会,参与公益活动还能提升阅历,与基层医生和患者的交流互动,对自己而言,是一种互补与成长。”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