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新闻资讯 >> 热门话题 >> 浏览文章

华人抵达秘鲁175周年:缅怀先侨 继往开来

c9752df8-c3e0-4814-abef-e20d090f6151_zsite.jpg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韩辉)“如今,华裔秘鲁人已成为秘鲁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华人社区在秘鲁的地位稳固,对中秘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秘鲁中华通惠总局理事兼《秘华商报》社长邓振棠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由秘华协会举办的首批华人抵达秘鲁175周年纪念活动在利马卡亚俄港口举行,秘鲁政府代表、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以及秘中文化协会等多个华人社团受邀出席。

  据史料记载,1849年首批“契约华工”75人乘坐丹麦商船“费德里科·吉耶尔莫号”,经过120天的艰难航行,于10月15日抵达秘鲁卡亚俄港,开启华人在南美洲“山鹰之国”艰苦创业的历程。

  据邓振棠介绍,首批“契约华工”大部分来自广东,他们被雇用到甘蔗种植园、棉花园和鸟粪岛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除了农业,华人劳工还参与铁路建设和采矿业,尤其是在安第斯山中央铁路的修建中,他们从事了极为艰难和危险的工作。

  “1874年,清政府和秘鲁签署条约,终止‘契约华工’输入,这为华人在秘鲁的地位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邓振棠说,随着契约劳工制度的结束,20世纪初,新一批自由移民到达秘鲁,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创办了商店和餐馆,特别是在利马的唐人街,奠定了华人社区的文化和商业基础。

  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华人不仅在经济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还通过饮食、文化和商业活动深刻影响秘鲁社会,华人移民为多元化的秘鲁社会增添新的色彩。“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中秘混合饮食文化的代表‘CHIFA’餐饮(秘鲁中餐),已成为秘鲁美食文化的一部分。”邓振棠举例说。

  邓振棠告诉记者,在华人移民抵达秘鲁早期,许多契约劳工面临着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不公正待遇,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作为最大的侨团,通过为劳工提供法律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劳动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直到今天,华侨华人遇到问题,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也会不遗余力帮助大家排忧解难,争取合法权益和社会尊重。”

  “华人抵达秘鲁175周年,对旅秘的华侨华人来说非常值得纪念。”在秘鲁《公言报》总编辑孟可心看来,华人从起初的底层苦力,到逐步赢得当地社会的尊重,凭借着吃苦耐劳、与人为善的优良品格以及聪明才智,逐渐积累财富,在秘鲁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从发明“曲灌法”使水稻大幅增产,获得秘鲁政府勋章的老华侨戴宗汉,到无私奉献,捐赠物业给多个华人社团的侨商刘金良,再到推动秘中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的使者何莲香……孟可心如数家珍。他说,秘鲁侨界各行各业有许许多多爱国爱乡的华侨,他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孟可心认为,175年来,华侨华人经过艰苦奋斗,在秘鲁政界、商业、文化和科技等多个领域取得不俗成绩,助推秘鲁社会各界对发展与中国关系的热情。例如,秘鲁国会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当地人喜欢用西班牙语“老乡”称呼中国朋友等。

  华人社区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华人社区的凝聚力,还吸引了大量秘鲁民众的参与和关注,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文化交流。”孟可心说。

  在邓振棠看来,秘鲁的华人社区建立了广泛的商贸网络,为中国和秘鲁之间的贸易合作搭建了桥梁。华人企业通过进口中国商品、出口秘鲁特产,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增长。特别是在秘鲁的餐饮业和零售批发业,华商贡献尤为突出。

  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将于11月在秘鲁举行,邓振棠对此充满期待。他表示,相信随着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项目钱凯港的投入使用,未来两国在矿产、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有望继续深化。(完)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