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新闻资讯 >> 热门话题 >> 浏览文章

海外华媒访万绿湖 直击供港水源保护

       图: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2024广东高质量发展采风团走进河源万绿湖。 \大公报记者 李紫妍 摄

       本网讯  12月1日上午,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2024广东高质量发展采风团一行来到位于河源市东源县境内的华南地区第一大水库─万绿湖(又称新丰江水库),了解当地生态保护建设,及生态旅游开发、水经济开发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情况。这里的湖水水质常年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是供港水的重要来源。据悉,自1958年新丰江水库动工筑坝以来,水域周边再无兴建工厂,并且在汇入万绿湖的16条支流上设置拦漂点,阻挡各种会引起水质变化的漂浮物进入湖区。

      媒体人现场饮湖水赞清甜

      「我们香港同胞喝的每三杯水里,就有一杯来自河源万绿湖。」广东万绿湖景区导游中心负责人周捷航介绍,万绿湖总蓄水量约139亿立方米,每年汇入东江的流量超过60亿立方米,是东江最大的支流,也是供港生命水线──东深供水工程的重要水源。

      「人放天养」 生态渔业净水

      船只驶入湖中后停下,周捷航拿出专业的取水器,抛入水中约25米深左右的位置取出满满一壶剔透洁净的万绿湖水,在阳光照射下粼粼泛着光。菲律宾商报财经编辑陈埏卫品尝了这壶现取的万绿湖水,表示口感十分新鲜清甜:「可以看到它的生态保护工作也做得特别好,景观非常漂亮,不愧是粤港人民的饮用水生命之源。」

      万绿湖的高品质水质,既有其自然条件的先天优势,也是广东省、地方政府及当地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周捷航介绍,自1958年新丰江水库动工筑坝以来,水域周边再也没有兴建过一家工厂,并且从省里到地方前后投入5千万元人民币,在汇入万绿湖的16条支流上设置拦漂点,阻挡各种会引起水质变化的漂浮物进入湖区,每天还有船只负责打捞水面垃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东源县采取禁渔期专项治理、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推行「人放天养」生态渔业模式,发挥增殖渔业的生态功能,实现以渔抑藻、以渔控草、以渔净水,有效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渔业资源。

      遵循「湖内游湖外吃住」原则

      同时,围绕万绿湖进行的生态旅游开发也始终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周捷航强调,目前万绿湖整个游览区面积加起来只有11.5平方公里,占库区面积仅0.7%左右,对生态的影响很小。并且当地开发生态旅游始终遵循「湖内游湖外吃住」的原则,对开在景区外围的民宿也有很严格的要求,比如其必须对排出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二类水标准才可以运营。 「万绿湖本身起到『万绿效应』的作用,我们只有保护好了这一片山水,它才能够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带动我们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欧中之声副总编林奕贤表示,通过走访他了解到河源市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所做的种种工作,包括夜晚堪比川西高原的美丽星空,以及环境优美的天然氧吧万绿湖区,「它的湖区保护在整个环保领域都是很有名的,而且当地依托这些资源开发水经济、旅游经济也做得有声有色,取得了相对的平衡,我觉得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他表示,作为华文媒体代表,他们将把所见所闻的好山好水更多地推广出去,促进当地经济形成更正向的循环,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责任编辑:詹金龙 )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