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新闻资讯 >> 热门话题 >> 浏览文章

这一握,定格历史,延续友谊——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揭幕特写

5月20日下午3时30分,一道阳光划破普陀东极镇青浜岛上空的浓雾,海面渐渐平静下来,山间细草婆娑宛若奏唱挽歌。

小孩洞外,“里斯本丸”事件英军幸存者后代与舟山渔民后代一道,缓缓揭开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的幕布。碑上镌刻的两只大手紧紧相握,一如83年前勇敢的舟山东极渔民伸手拉住了落水遇险的英军战俘。这座纪念碑碑体长4.5米、高1.8米、宽1.7米,重约1吨,整体以铜铸造,上刻“大爱无疆,海岳留芳”铭文。

“其中一只手,或许正是我父亲的手……如今,他的遗愿终于实现了。”轻轻抚摸着纪念碑,76岁的丹尼斯·维尼女士深情地说。她是“里斯本丸”事件最后一位英军战俘幸存者丹尼斯·莫利的女儿。

2022年,丹尼斯·维尼致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信中提及父亲的遗愿,希望能在舟山建座纪念碑,纪念勇救“里斯本丸”事件英军战俘的舟山渔民。

三年后,她的愿望成真。

1942年10月,押运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军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从香港起航途经东极海域时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近300名东极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划着小舢板闯进大海,用一双双手救起了384名英军战俘。

“前前后后改了40多稿,最后是一位老渔民给了我们灵感。渔民在海上救人时,会使劲拉住对方的手腕,这样的紧紧相握,连接起两条生命,极具力量感和使命感。”操刀纪念碑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瞿小实说。

纪念碑背后的那片海,正是当年上演“东极拯救”的那片海。下方的小孩洞,东极渔民曾在那里帮助3位英军幸存者躲过日军大搜捕。

18位到场见证纪念碑揭幕的英军亲历者后代一一敬献花圈(见图)。“里斯本丸”事件遇难者约翰·韦弗的侄女林赛泪流满面:“我们用虞美人花纪念在战争中丧生的士兵,我用它永远地怀念我的叔叔。”

厚重的纪念碑前,一张张照片定格了父辈的容貌;一道道笔触感人至深——“国家被无形的边界分开,但爱已经超越了时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忘记。”“向每一个长眠在‘里斯本丸’的勇敢的灵魂致敬。”“父亲/祖父,我永远爱你。”

5位到场的东极渔民后代各自向纪念碑献上一束白花,寄托敬仰与哀思。“看到这个雕塑,我想起了阿爹的手……”东极渔民后代吴小飞哽咽着说。

海风拂过鲜花环绕的纪念碑,回荡起无尽缅怀,延续着永不褪色的情谊。

“这场救援超越了国界,它告诉全世界,即使在二战最黑暗的时刻也有人性的光辉。我们会把这段历史一直流传下去。”英国“里斯本丸”纪念协会主席安东尼·琼斯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在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揭幕现场书面致辞中写道:“回望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我们更加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中英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愿这段历史跨越时空、赓续传承、启迪后人。”

山岳无言,沧海铭记。愿这段珍贵的友谊永远流传后世。(舟山网 文/ 陈逸麟 图/陈永建)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