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周边,运筹大国关系,与发展中国家深化友谊……对于中国外交来说,2015年无疑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年。中国的担当与成就获得了来自世界的认可,也让世界更为期待2016年的中国表现。
“可以自信地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非常成熟,足以应对2016年的全部挑战。”展望2016年的中国外交,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并不吝啬溢美之词。新的一年,中国将在亚洲乃至全世界更加自信地开展大国外交,这已成为国际舆论的普遍共识。
与周边邻居共享机遇
在中国的全方位外交战略中,稳定和经营周边始终处于首要位置。2015年,中国深耕细作周边外交,深入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与东盟签署升级版自贸区协议,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夯实基础。
“2016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将会保持稳定,而且很有可能进一步加深。”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刊文指出,新的一年,中国可能会加速“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而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与东盟国家展开合作,提升关系。
在中国外交部2016年新年招待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也曾表示,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将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三大原则,推动与各国互利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在外媒看来,不仅是东盟,“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周边“邻居”,都将是与中国共享机遇的最直接受惠者。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日前刊文指出,2016年,“一带一路”这一“旨在把中国与中国以西和以南的地区连接起来的倡议”,很有可能继续成为中国地区外交议程的重点,主导中国外交。而目前,该倡议就已在中国周边结出中巴经济走廊、巴达尔工业园区、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丰硕成果。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认为,2016年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将不只局限于经贸层面。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菲律宾、缅甸、越南、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新上任的领导人,都将在2016年内政外交的处理中更为谨慎地考虑中国因素,而中国则将在所属地区的政治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过去一年,中国的周边外交也曾经历不少挑战,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岛礁争端等问题使得周边海域风波不止。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指出,在处理周边外交问题时,中国正由以往被动的息事宁人转向积极回应争取主动权,这种外交政策的调试使得一些相关国家颇不适应。他建议,2016年,无论是南海问题谈判,还是与东盟、中亚等地区发展经贸关系,中国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避免让这些国家“感到压力”,进而产生误解。
与主要大国良性互动
“大国是关键”,发展与大国的关系,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点。
新的一年,中国将与主要大国如何“打交道”?国际舆论同样高度关注。
毋庸置疑,如今最吸引世界眼球的莫过于中美这对大国关系。此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凯瑞·布朗撰写的《2016或将成为中国的梦魇》一文,一度吸引不少眼球。该文指出,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将使中国在2016年接受考验,因为有望入主白宫的希拉里·克林顿被视为对中国不软弱的人物。还有外媒认为,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表现更为积极,影响力不断提升,2016年美国将在多方面面临来自中国的挑战与压力。
对此,英国诺丁汉大学学者格兰特·道森直言,中国看起来可能正在塑造全球竞争的新时代,“但表象是具有欺骗性的”。他在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刊文指出,从对外政策来看,中国是一个防御性大国,强调双赢与和平合作将是2016年中国领导人与美国继续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而被视为大国关系典范的中俄关系,其2016年的走向也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在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刊发的《2016年16大趋势》一文中,中俄密切关系就是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趋势。
“不久前许多专家预测莫斯科和北京在中亚地区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但目前双方成功规避了冲突。”俄罗斯连塔网转引俄高等经济学院学者谢尔盖·卡拉加诺夫的观点称,如果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能够在新的一年加速实现对接,那么俄中战略合作将可以在未来世界秩序中谋求其中一极的角色。
在2015年的外交成绩单中,中国的另一亮眼表现在于与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大国关系的火热升温。“它们正在成为中国外交的重点。”郑永年认为,2016年中国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同这些中等大国的关系,因为中国的崛起对它们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机会,而它们和中国又没有任何直接的地缘政治冲突。“考虑到这些国家大多是美国的盟友,中国和它们的关系突破了,还可以间接地对美国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国咨询公司Wikstrat分析师蒂尔曼·普拉特也认为,“2016年中欧之间的相互依赖将会加深。”
为发展中国家注入动力
在中国的外交版图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一直都是基本立足点。外媒普遍认为,2016年中国将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老朋友、新朋友继续加深友谊,并为它们的未来发展注入长久动力。
在2015年12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在未来三年提供600亿美元,同非洲展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十大合作计划”。
对此,日本《外交学者》杂志评价称,自2006年首次中非合作论坛举行以来,中非关系及其合作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在2016年及其之后的时间里,工业化、安全与军队合作、媒体合作与教育交流、环境保护将是值得关注的中非关系发展的四大趋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李明江则特别注意到,习近平在峰会的致辞中,多次提到“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新型国家关系”等中国近年来提倡的国际关系理念。对此,他在《联合早报》撰文指出,从中方的外交语言可见,未来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不仅是出于双边考量,而且还是想把中非关系当作中国国际关系理念的实践。“如果能按照这些理念把中非关系做好,就能向世界和国际社会说明中国的这些提法不光是口号。”
而贯穿2015年始终的几项重大外交活动,使中国与拉美的关系进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也使得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的学者们开始思考一个更为长远的问题:“中国会是拉美的未来吗?”这些学者认为,在2015年的双边关系中,中国和拉美都在太平洋彼岸找到了完美的伙伴,中国凭借其提倡的“双赢”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模式,已经在拉美奠定了目前很难撼动的坚实基础,而在2016年,这种趋势仍将继续。
“中国在华盛顿看作其‘后院’的拉美的存在感日益增加。”英国《金融时报》也认为,这将使拉美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于美国,“并使他们得以寻求最喜爱的项目”。
还有外媒认为,除了非洲、拉美等传统伙伴,新的一年,中国的朋友圈也许将有更大的扩展。《经济学人》杂志就指出,2016年中国领导人将继续访问世界各国,包括对与中国加强了贸易关系的中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