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修订的《中央定价目录》正式实施,其最大变化是政府定价项目砍掉八成左右。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说,这一改革规范了政府定价行为,将政府定价权“晒”在了阳光下。
价格改革破冰,就是要矫正政府“有形之手”的错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这是基于历史的启示,特别是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内在成功逻辑的启示。
经济发展史表明,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管得过死,就会抑制经济发展活力。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正是不断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逐步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认为,当前我国正进入必须依靠质量效益提升、创新驱动才能保持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通过深化政府的行政改革和宏观调控创新,为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稳定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使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三年来,简政放权系列举措稳步推出。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本届政府承诺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两年多完成。投资核准事项中央层面减少76%,境外投资项目核准除特殊情况外全部取消。资质资格许可认定和评比达标表彰事项大幅减少。特别是工商登记实行“先照后证”,前置审批事项85%改为后置审批。
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我国不搞强刺激,而是抓住了政府和市场关系没有理顺的“病根”,用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
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同比增长21.6%,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创历史新高,创业创新蔚然成风。与此同时,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为商事主体准入“减负”、为创业者“松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经济运行的“稳定器”。
“三年来,国家始终坚持和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将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以激发活力增强创新动力。”王小广说,未来要进一步把政府改革引向深入,最大化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加快消除市场准入限制,继续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
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简政放权肩负重任。将改革推向纵深,就要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用政府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上一篇: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