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只不过是时机没选好。就在中国宣布放松人民币对美元的盯住几天前,一份形势不乐观的出口报告刚刚出炉。因此当有关人民币的消息传出时,人们在震惊之余普遍的反应是:中国经济肯定比我们预想得还要糟得多。
这种解读占了上风,尽管此事可能还存在另一种解释:中国渴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加入储备货币列表。这就需要人民币汇率更多地由市场决定,放松对美元的盯住是朝着这一目标迈出的一步。
汇率中间价怎么可能会被视作一个经济指标?老套的答案是简单而多疑的:你不能相信官方经济数据,所以你没有多少别的选择,只能挖掘官方声明和行动背后的深意。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官方数字确实稳定得令人生疑,但许多其他官方数据几个月来一直态势险峻。至少一项官方数据显示,铁路货运量自去年初以来一直在下降。去年夏天发电量数据首次出现惊人疲软。今年3月水泥产量开始下滑。今年以来,房屋新开工面积一直处于同比大幅下滑的状态。
这些数据历史上都存在很大波动,当然,也更容易进行回溯性解读。尽管如此,其中很多数据都传递出类似的讯息,这个讯息让人疑惑为何上周的消息还会让一些人感到意外。
一些大型知名企业关于在华业务的种种不乐观讯息也已经持续出现一段时间了。
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在华餐厅的同店销售额一直报告两位数的同比下滑,即使其供应链丑闻已成为过去。
由于中国增长疲软,好时(Hershey)两个月前下调了业绩目标。随后奥迪(Audi)又报告其在华销售将出现负增长。
7月,联合技术(United Technologies)在华电梯和空调业务也报告大幅下滑。
乐观的投资者已经用期待的眼光看了中国如此之久,以至于对他们而言,忽视这些疲弱(并且一反常态地明确)的数据或许比接受这些数据的警示更轻松——古老现象的最新例证。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