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人文生活 >> 澳洲风情 >> 浏览文章

坎宁牧道展览 用绘画讲述澳洲土著故事


   数十块展板上,色彩绚丽的点、线、面呈现在观众眼前,动物、植物、人物等形态各异。通过展板下方的解说,观众得以了解作品名称和画面信息:《食人族的故事》《七姐妹》《男性的故事》……近日,“Yiwarra Kuju:坎宁牧道展览”在成都举办。创作这些奇特画作的艺术家,是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没有文字的他们,用绘画记录着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

展现澳大利亚土著文化“那个村庄非常危险,我见过那个(食人族)男人,我知道他就在那里。我不清楚白人是怎么去的。如果遇上他,他会把他们直接吃掉……别去那里,千万别跟那里有什么关系。”在自己的作品《食人族的故事》下方,澳大利亚土著画家、雕刻家Yunkurra Billy Atkins写道。

《男性的故事》由5位土著艺术家合作完成,意在“展现这个村庄的基础——家族关系”。《Kulyayi》则是作者母亲和外祖父居住的村庄名称,展现了寒冷季节中当地人睡觉的方式,“用三齿稃和其他树木来挡风,在中间生火”。

相比之下, 亚 麻 布 丙 烯 画《Natawalu》就抽象了许多:红白两色的线条横贯画面,中央则是两个白色的圆圈。作者这样解说:“他坐着直升机过来,停在我父亲的帐篷边。他没有跟我说Kukatja语,而是说英语。我用Kukatja语跟他说,‘带我去Balgo买点药’。他们把我和母亲带上了直升机。”原来,作品描绘的是画家乘直升机在空中看到的场景,两个圆圈是地面的水源。

这些作品大都讲述了某个传说、故事,或者展示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让坎宁牧道不单是“白人视角”

说到“Yiwarra Kuju:坎宁牧道展览”,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坎宁牧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澳大利亚由于道路通行受阻,牛肉贸易长期被生活在西部的牛仔们垄断,肆意提价的行为屡禁不止。为了打破垄断,澳大利亚政府于1906年派阿尔弗雷德·坎宁开辟一条纵贯澳大利亚南北的路线。1910年坎宁牧道正式开通,长约2000公里。如今,坎宁牧道是汽车越野爱好者的天堂,更有少数狂热的穿越爱好者徒步或骑行穿越。

然而长期以来,有关坎宁牧道的叙述基本为“白人视角”,土著居民的声音有意无意被忽略了。就如当地民众所言,“我们的故事没有白纸黑字,我们将用自己的绘画讲述它。”

有鉴于此,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联合一家独立艺术机构,发起了“Yiwarra Kuju:坎宁牧道展览”,旨在推广澳大利亚当代土著艺术,精选艺术品、文献复制并展出,总共包括了14块展板。并于2010年7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办首展。此次,由澳方授权,“Yiwarra Kuju:坎宁牧道展览”来到了成都。“通过不同年龄艺术家的作品,展览讲述了坎宁牧道对土著居民的影响,以及牧道对周边村落的重要性。展览揭示出沙漠生活的丰富多彩,将冲突、生存、离开和回归的故事,通过土著居民的所见所闻和艺术作品、新媒体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展览负责人介绍。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