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必位在雲南虎跳峽
正大氣象 心爐鑄造
——評著名山水畫家楊必位
文/武輝夏
石濤的“一畫論”說:藝術形象要經過“心爐鑄造”,畫家從下筆之始到收筆結束,應由心境主宰畫境。宗炳在《畫山水序》中又說:“聖人以神發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同西方繪畫相比較,中國畫的語境是非常獨特的,它既超越了客觀,也超越了科學,始終以意象構成的方式來表現客觀事物,又通過對自然的描繪來求得氣韻的美學追求。中國畫的宏觀定位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哲學思辨與似與不似,一以貫之的表現方法的完美結合,這正是中國畫傳統的絕妙之處。《中庸》有一段話說得更爲明白:“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謝赫六法中,将氣韻生動列爲各法之首,不僅僅是簡單的排序,其它五法都應貫穿“氣韻”的始終。所以,曆代山水畫家在創作中,都刻意對心靈意象和自然本體的對應進行了“神與物遊”的描繪和抒發,充分體現了曆代中國山水畫家深厚的文化傳承中的哲學内涵。這也正是禅宗的心造萬物的旨歸。中唐之後,禅道合流,“釋迦其表,老莊其實”。禅對人生及宇宙的直覺體驗,頓悟其中玄機奧妙,比道家更勝一籌。儒釋道的融會貫通讓畫家步入了更爲自由的無限思維空間。在中國山水畫中,兩度空間,散點透視,以及線的運用充分體現了以形媚道,天人合一的兩個特征,似與不似之創作方法将自然之美和人格之美結合起來,這種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正是我們踏進藝術之門的根本大法,中國畫模式的形成,正是精益求精、千錘百煉的結果,然而,中國畫的程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畫的精絕是在不斷完善、不斷豐富、不斷發展中,在每一個時代找到相對應的文化特征和表現方法,去體現時代的人文精神。曆代的中國畫大師在藝術中的真誠而執着的追求,不斷突破、不斷創新,産生了一個又一個高峰,早已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創新仍然必須遵循曆史文化的脈絡才能求得大的發展。
《山深自有情性》
楊必位的藝術理念大緻基于這種思考,楊必位的山水畫創作走向,幾乎都循着從曆史文化的傳承走向現代語境的創新。在中國畫創作中,當前出現了多元而又散亂的局面,可謂“群雄并起”。然而,很多弄潮兒在藝術的探索中改變了中國畫的基因,改變了中國文化獨特的語彙系統,甚而改變了畫種的基本界線。楊必位在這方面卻非常冷靜、非常理智,他的齋号取爲“啞樓”可謂用心良苦,他要求自己“橫站”在“中西之間、古今之間”(吳冠中語)。在他的山水畫創作的探求中,做到與生活相應、與時代合拍、與自然共鳴。中國文化傳統中優秀的東西,他始終堅而持之,又将中國文化的内蘊與現代理念有機結合,強調文化、強調人格、強調精神,他一改過去丘陵田園小橋流水的甜潤風格,代之以巨制宏幅的峻山雄川,取正、取大、取實、取密、取雄強、取磅礴,從而讓自己的作品展現出一種全新的正大氣象。楊必位是一個人格特征極爲鮮明的學者型畫家,他在“啞樓”中一默如雷,筆傾千秋煙波、胸懷萬裏風雲。畫自然,更畫學問。他在《論社會多元發展對中國山水畫藝術生存力的影響》一文中說:“中國山水畫早在一千多年前就逐漸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畫種體系,南朝時由宗炳撰《畫山水序》,王微撰《叙畫》,謝赫著《古畫品錄》等一批論著的出現不但規範了山水畫的藝術品性,也爲山水畫的成功發展獲得了理論建樹。姚最的《續畫品錄》中的“咫尺之内,而瞻萬裏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已成爲曆代畫家闡釋中國山水畫精義要妙的重要依據。中國山水畫在悠長的藝術實踐過程中,綜合了孔子的仁學道德觀和莊子的虛靜道德思想,形成了“藝術爲人生修養之資,并作爲人格完成的境界”,把修養人生、享受人生作爲人生藝術追求的理想,并自覺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精神的形式突變。中國畫那玄遠淡泊、天人合一的審美精神和哲學理念,從表象化的賦形美到内蘊式的詩性美,充盈着的濃郁的東方情韻,讓一代代的畫家癡迷地浸淫在對山水畫的不斷實踐與探索之中,并将山水畫的精神品性發展到“重境界”、“重格調”、“重品質”、“重人格表現”的崇高境地,并以唯美的藝術表達方式表達出中國的文化精神而爲中國文人世代相襲,鍾愛非凡的心理所依重,它直接影響了曆代畫家多樣化風格的創作實踐和深厚的理論探讨,推動着中國山水畫創作的不斷發展而至今未能消減。”楊必位又說:“部分畫家因受地域文化的局限而缺乏向外部世界及其他藝術門類學習借鑒的條件,視覺經驗未能得到充分的拓展,畫家的胸襟及創作思路未能産生質的超越,而過多地回味筆墨的精妙性則成爲制約畫家個性化創造力發揮的包袱。由于未能從前人所創造的語境中走出來,又缺少與現代相锲合的藝術表達語彙,緻使中國山水畫少了幾分與世界藝術相交、相聚的機會。”楊必位的論述缜密而又深度。由此觀之,楊必位走的是繼承創新、多元創新、開放創新的創作思路。他希望自己能在沉寂執著的藝術耕耘中去尋找一種更新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内心的真誠感受,來發掘中國繪畫更強大的内在力量和外延能力。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最能表達他那與時共進的情懷和心中的象外之象。
《卻聽魚鷹喚小娃》
楊必位自幼在嘉陵江和長江交彙的渝州古城開始了他漫漫的藝術之旅。幾十年的生活跋涉,巴渝大地處處留下了他的足迹,而他的筆也染盡了巴渝萬種風情。嘉陵江上的浩渺煙波,長江兩岸的千仞絕壁,微風吹拂的雜樹嫣花,驚濤拍擊的穿空亂石,與輕舟白帆呼應的竹橋漁火,随阡陌古道直下的懸瀑飛澗,夕晖朝陽中的冷月霜雪,田疇瓦舍前的家禽禾黍,無不陶冶着楊必位的心靈。在他的眼裏,天地有靈,自然有語,巴蜀山川無處不美,渝州草木處處動情。生活的積累就象一窖老酒,醞釀越久就越淳美,它進發出的芬芳激發了楊必位的創作熱情,在他的筆下,巴渝風情流淌而出,幾十年來未見枯竭。他那清秀儒雅而又獨具巴渝特色的作品,在“似與不似”之間孕含了超物的天趣。如果說陳子莊是川蜀風光的偉大的傳情人,那麽,楊必位可謂是巴渝風情傑出的傳神者了。遊過三峽的人會爲夔門的雄奇氣象所震撼,會被三峽中不時隐入雲煙中的峰巒的神奇變化所吸引,楊必位中年時的繪畫作品便凝聚了三峽的氣韻與神秘。他曾多次遊曆三峽和黔水秀山,體驗了峰嶺橫亘的雄渾,俯貼了江浪拍岸的激越,仰望了煙雲飛渡的神往,領略了大江東去的豪邁,這使他的作品獲得了新的藝術境界。雖然他用筆已格外精研而少有灑脫随意之筆,構圖也更爲慎密充實,但他在方寸之間吞吐萬物之時,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抹數尺乃百裏之迥,皆不失雄闊宏偉的大家氣慨。他的作品即便畫小景,也有大寄托,并因深含内蘊而爲人們帶來無窮的遐想,并讓我們吟哦宇宙生命的無窮。
楊必位的作品循着美的軌迹,去作詩意的探求,得到的是宇宙的真實,是功力和心血的鑄造,是他人生境界的寫照,也是他藝術見解的精辟所在。
《井岡山頌》
楊必位藝術簡曆
楊必位,男,回族,籍貫湖南南縣,1945年生于甘肅蘭州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研究館員(藝術類)。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重慶創作中心常務副主任,重慶市文聯委員,重慶市文史書畫院理事,北京西山蘭亭畫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京西賓館書畫院副院長。曾任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曾當選爲重慶市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重慶直轄後第一屆、第二屆政協委員及現任任重慶市文聯委員。被中國文學藝術家聯合會授予“97中國畫壇百名傑出畫家”稱号。
《勝似春光圖》
曆年作品參加全國美展等情況:
·1980年創作的版畫《夜》入選中國美協與團中央聯合主辦的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并入編中國美術館版畫卷藏品精選集。
·1982年創作的版畫《故土情戀》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新農村畫展。
·1985年創作的中國畫《平凡人生》入選中國美協與冶金部聯合主辦的“冶金杯全國職工書畫大展”,并榮獲三等獎。
·1993年創作的中國畫《春雨潤千家》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首屆山水畫展,并選送美國展出。
·1994年創作的中國畫《蜀雨初收時》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畫赴美國邀請展。
·1997年創作的中國畫《醉倒山中第幾泉》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97百傑畫展”,同時被中國文聯評選爲中國畫壇百傑畫家。
·1999年創作的中國畫《笑看斜陽春秋》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跨世紀暨建國五十周年全國山水畫展”。
·2001年創作的中國畫《情寄武陵秋》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新時代中國畫展”。
·2005年創作的中國畫《隴塬秋意》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美協會員全國第二屆精品展”。
·2006年創作的中國畫《滿壑缤紛滿山嬌》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美協會員全國第三屆精品展”。
·2012年創作的中國畫《點亮中國黎明的燈光》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毛主席延講發表七十周年全國美展”。
《南山北水印吾心》
創作的作品曾與吳冠中等六人在美國西雅圖舉辦中國現代繪畫展,還入選由中國進出口圖書總公司在日本舉辦的當代中國巨匠繪畫展、現代中國美術大展。作品同時還多次參加全國以及省、市和海外的各種展覽,并多次獲獎。
創作的多件作品被國務院辦公廳、中南海紫光閣、人民大會堂、天安門、中國美術館、總參京西賓館、總參三部、北京大學、四川美術館、江蘇美術館,湖北美術館、黑龍江美術館、深圳博物館、青島博物館及日本三重縣、山梨縣府收藏。
作品還被收入《中國美術館藏品選集》、《天安門五十年珍藏畫集》、《毛主席紀念堂珍藏畫集》、《京西賓館藏品集》、《現代山水畫庫》、《重彩山水畫作品集萃》、《當代美術教學意象山水範畫集》、《當代名家山水畫稿》《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精選》、《新時代中國畫作品集》及在日本出版的《中國巨匠繪畫作品集》、《現代中國美術大展作品集》等數十種大型精裝畫集 。
創作的美術作品及撰寫的理論文章曾多次被《人民日報》、《美術》、《 中國美術》、《國畫家》、《中國書畫》、《中外交流》等數十家報刊登載。本人被收入《世界名人錄》、新加坡《華人藝術家名錄》。出版有《百傑畫家楊必位作品精選集》、《中國畫西部名家作品選集》、《名畫典藏·楊必位中國畫作品集》。
曾多次參與策劃并主持、組織過重慶及全國大型美術展覽及活動。曾經配合中國美術家協會在重慶主持、組織了“徐悲鴻藝術大展”、“張大千畫展及學術研讨會”、“中國著名畫家赴三峽慰問三峽建設職工”、“中國著名畫家走進重慶畫重慶”、“走進烏江畫烏江”、“一百六十人的中國著名畫家走進三峽、赴永川”活動,協助籌建陳子莊紀念館,還策劃并主辦“迎接十八大重慶首屆中國畫名家作品展”、“中國畫名家走進渝中作品展覽”等大型美術活動。
《太行山歸牧圖》
(注:以上圖文資料由雙子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