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人文生活 >> 艺术文化 >> 浏览文章

一场艺博会与三位投资人



若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5岁的生理年龄上限规定,1970年出生的左小祖咒显然不在“青年”行列,但并不妨碍这位素以标新立异著称的音乐人,在6月29日这天,以《最荒唐》的演讲,拉开上海地区一场以“青年”命名的年度艺术活动大幕。

即将在今夏迎来第二届的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对于当代艺术展览云集的中国“魔都”上海,可谓不折不扣的新面孔——去年的首次亮相,似乎并未在艺术圈烙下深刻印记。

上海企业家李伟,因为女儿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读艺术的缘故,三年前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尤其关注80后青年艺术家群体。2015年首届上海“青艺博”,临近闭馆才获知消息的他,仓促赶到现场扫货。对于这一主打“青年”的新平台,他的第一印象是“市场推广有问题”。尽管感觉参展作品整体偏弱,且大多为学院派,但专业的布展水准,也帮助他顺利地挑选到几件满意的作品。

对于作品的优劣评判,李伟自己总结了两条标准,第一看原创性,第二看是否具有中国元素——相比这种来自收藏家个人喜好的经验和直觉,专业的艺术评委们对于作品的筛选和评判则更强调学术化与体系化。

对于上海青艺博去年的参展作品,中央美院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也不太满意。因为老朋友、中国美院教授杨劲松出任艺术总监的缘故,他答应以学术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对参展作品进行学术水准的把关。与他一同加入的,还有李小山、丁乙等艺术界大咖。

如果说北京是盛产艺术家的大型试验场,上海则是最适合这些艺术家展示的国际舞台。苏新平认同在上海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但他希望可以弱化其中的商业属性,在他看来,一个年轻艺术家过早曝光成名并进入市场并不是一件好事,揠苗助长有时反倒会令这些拥有天赋的美术青年迷失自我。

第一届的备选作品,大多来自青年艺术家的自荐报名,水准参差不齐,学术委员会可以做的梳理工作其实并不多,面对“无米之炊”,苏新平甚至一度想过要退出。而2016年的第二届,由于引入了南北双策展人制度,俞可、杜曦云两位知名策展人负责前期的作品初选与推荐,这一重要改变让苏新平看到了可喜的变化。“今年学术委员会一共进行了两次筛选,第一次不太满意,提出改进意见后,第二次就见到了许多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对于一场艺术展览如何兼顾学术与商业,苏新平坚持只有学术的吸引力才能带动商业,他的这一观点也获得策展人杜曦云的认同。

销售,对于一场艺术博览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结果也最能直观反映展会人气高低。但杜曦云认为,买家希望买到优秀作品,这时候学术反而变的更加重要。上海青艺博的学术评审们,针对初选作品,时常展开激烈讨论,内部争议不断,这种严格与专业度,恰恰才是对藏家负责的态度,也保证了今年参展作品的水准。

“青年”作为上海青艺博的标签,身为策展人,杜曦云更多是从文化心态的层面去解读——凡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追求真相有持久动力,对国际潮流趣味有吸收能力,有强烈改变自身现状意愿的艺术家,都可以定义为“青年艺术家”,比如今年高调参展的左小诅咒。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