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茁壮殷勤护,桃李芬芳满园春
----记中国常州市著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林振豪
【艺术的学习------是爬不到顶的山,是探不到底的深渊,它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更是一条无尽头的人生之路,当你孤独时,它温馨地陪伴着你,当你委屈失落时,它亲切地安慰你,它让你仔细、认真、耐心、专注,它给你刻苦、勤奋、坚强、勇敢,从它那里你能找回失去的青春,从它那里你获得无尽高雅的情怀,所以,它才会使你在这条不归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林振豪语】
近日,常州市著名钢琴教育者林振豪再次获得了“钢琴教育优秀指导教师奖”。这是他从事钢琴教育三十多年来无数次获得这方面的荣誉称号。
众所周知,钢琴过去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接触、学习、享受的乐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钢琴已经成为普通人的社会需要。常州是我国较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也带动了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常州大约已拥有钢琴三万台以上,而学习钢琴的更是不计其数。然而,真正懂得和善于钢琴教育的老师却严重不足。
林振豪,长期从事专业钢琴和音乐理论的教育工作者。8岁起学钢琴,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钢琴教育工作,如今已有 三十三年。他出生于艺术世家,从小受到较为严格的艺术教育,年轻时就进入省级专业文艺团体从事演奏,是在历史变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进入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毕业后长期进行艺术教育。九十年代曾受聘于南京艺术学院在爱乐学院任教,在钢琴演奏、钢琴调律及音乐理论等方面受到业内一致好评,经他教授的学生经常参加全国及省级的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获奖。因此也常常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据统计,林振豪自从事钢琴教育以来,每年亲自教育的学生有七、八十位完成学业;有约五十余人分别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以及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音乐学院,更有三人考入美国辛辛那提等一流的音乐学院成为钢琴表演研究生。每年有不同等级的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的钢琴比赛。如“鼓浪屿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星海杯”、“雅马哈杯”、“上海音乐之春华东六省市钢琴邀请赛”等,他的学生经常在这些有影响力的专业权威比赛中获奖。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博爱之心,更要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林振豪就是这样一位把钢琴教育融入自己灵魂的专业的教育者。
治学严谨 不逐流
一、收徒严苛,进难出也难。
凡是跟林振豪学习过的学生及其家长们都知道,要想请他当老师,必须要过三关:第一是收徒关:对于初学琴者,是否热爱音乐及能否接受较为严格的学习是林振豪考察的重要方面;但是对于有过学习经验的学生,能否“立即”从师,则要看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弹奏钢琴的方法,并且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一位年仅9岁就获得省文化厅、音乐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江苏省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的陈音彤小朋友刚去学琴时,林振豪并未立即收下,而是让他跟一位同行的老师学习一年后,再通过试奏等综合考核后才正式收徒。第二是父母关:林先生认为,学生学琴的目的很重要。是“功利主义,随大流?”,还是“出于自身爱好、陶冶情操?”凡 “跟风者”多半是半途而废;“热爱艺术、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并有远大抱负、方能够持之以恒”。因此,家长自身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和决心尤为重要。当然,在孩子学琴期间,父母的耐心和时间上的自我牺牲不可或缺。第三是坚持关:坚持关是家长和学生双方能否长久坚持学琴的关键。送孩子来学琴,林振豪都要反复地与家长沟通,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陪孩子练琴的话,最好不要让孩子学琴。因为,在学琴的过程中,基本功的练习是枯燥的,乏味的,学生常常会因为耐心及兴趣热情的变化而放弃,家长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无法给孩子有效的支持、鼓励。只有家长与学生真正地经历了长期的学习和共同成长,他们收获的就不仅仅是钢琴领域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终身受益的、有始有终的行事风格和坚持、忍耐的意志品质。
二、考级严谨,宁缺毋滥。
德国钢琴教育泰斗凯沫林谈起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时严肃地说:中国的钢琴考级制度差得让他不想提起,让孩子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
当前,在我国各类的考级活动较多,部分考级已不只是纯粹的考级活动,而一些考生也急功近利,忽略基础训练,为考级而考级。林振豪说,“考级真正的意义应该是正本清源,通过考级抓素质教育,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还钢琴这个高雅艺术的本来面目,”没有系统的学习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比如:乐感的培养,音高节奏的把握,特有的音乐语言的理解,不同时代作曲家风格的体现,为表现作品需要通过大量的规范的钢琴技术训练等等,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来达到,只有将科学的、系统的教学体系贯穿于每堂课,让孩子逐步亲近音乐,了解音乐,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所以,参加考级只是检验,而不是目的。为此,林振豪每年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进度来决定应报考的级别,坚决杜绝盲目拔高。
三、筹划比赛,务求精进。
林振豪认为,“对比,才知道差别,输赢,激发斗志,
登台可以锻炼胆量,比赛才是一次真正的检验。”只要有机会,凡正规的对孩子有益的赛事,鼓励学生参加。每次比赛,他都要求学生精心准备,努力把每一次的比赛当作一次提高水平的机会和平台。始终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思想,无论输赢都要认真总结,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改革创新 不守旧
实际上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钢琴教学的方法并无多大改进,有些人因忙于赚钱、评职称等等而荒废了技艺。而林振豪则不同,尽管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还是每天坚持研习,几十年如一日。而且,他每天都要认真准备和研究每一位个性化学生的课程,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弹奏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计划。林振豪对待学生及教学是严肃的,但同样也是有创新精神的。
创新一:钢琴演奏历来不注重表演性,因为这样就降低了钢琴演奏的美感和演奏者对钢琴乐曲精髓的理解及完美的演绎。
创新二:鼓励、增加相关艺术门类的学习,促进不同艺术间的相互交融,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比如:舞蹈、合唱队以及大量的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古今中外的钢琴作品的视奏、视唱练耳等等。
创新三: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比如,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都有自我谱曲的“冲动”,顺势培养学生创曲的习惯,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的创造活动及老师的正确引导大大促进了学生对钢琴、音乐理论和不同类型钢琴曲内涵的深刻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造诣。
创新四: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在吃透不同教材的精髓的前提下,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把基本功的训练、钢琴综合技能的要求、不同难度的音乐作品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能力状态进行巧妙的组合,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及方法。更可贵的是他将钢琴音乐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努力使学生身心及意志品质、个人素养等都得到提高,树立了学生高贵的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材施教 不保留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学钢琴的学生先天条件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手指的长短;指力的大小;节奏的快慢;理解的深浅以及对钢琴的兴趣大小等都对教育效果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因此,“一对一”的教育方法必然要求老师有高超的教育水平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比如,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有一位很特别的学生叫陈逸涵,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刚刚接受这个学生时,他才学琴一年。但是,通过收徒前的考核,林振豪惊奇地发现,这孩子不但能弹奏不同风格的曲目,而且视奏、记忆力超群。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林振豪突然发现小逸涵居然每周还课时都要带一首自己创作的钢琴曲请林老师指导,对于林振豪而言,这既是惊喜又是压力,惊喜的是创作可以促使小逸涵钢琴技艺的突飞猛进,但要引导好,林老师必须认真对待,备课、曲目分析还要照顾小逸涵的创作情绪等等。如今,小逸涵已经是美国高等音乐学府印第安纳州音乐学院的学生。
几十年来,林振豪创造性地把形象性教学、互动性教学、启发性教学、个性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边讲故事边弹琴”,“启发创造性思维,通过丰富的想象充分理解曲目内涵”等等,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愉悦性,增强了兴趣,克服了不足。
如今林振豪已年届6旬,他的学生也已经桃李满天下。然而,他却仍然精神矍铄坚持在钢琴教育的岗位上。我们相信,经过林振豪不懈的努力,他的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和艺术之路上会走的更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