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齐喆(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构成要素,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普遍的社会关注。
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壁画遗存,传统的工匠留下了一批和世界文化艺术比肩的优秀作品。提起壁画,要从新疆的库车县说起,它作为佛教东传的第一站,默默涵养了迄今为止最早的一批佛教壁画。三百年后,敦煌壁画默默出现在世间,许多年后,才被人发现,惊艳世界。
在今天,新的观念使壁画的传统概念发生变化:它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它可以是主题性的,也可以是纯装饰的;它可以是一个画面,也可以是墙面的艺术设计或工艺处理。只要是以墙壁为载体,以装饰为目的的作品都可以归到壁画这一范畴。
中国当代,我们界定新时期的壁画常常是以1979年落成的首都机场壁画群为标志,业界把它称之为中国壁画的复兴运动。
首都机场壁画群中,以张仃教授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创造了一批非常有价值的作品。其中有中国民间非常熟悉的传统神话故事《哪吒闹海》为题材的壁画,这张壁画表现语言看起来是中国传统的重彩的形式,事实上它使用的材料是在当时刚刚传入中国的西方丙烯,这幅作品的绘制呈现出中西混搭的语言方式。
除了神话,也有表现少数民族风情的题材,袁运生教授创作的作品《泼水节》中因为有着傣族少女沐浴的形象,引起了社会轰动,成为了一个事件性话题。
除此之外,机场壁画里有着朱大年先生表现岭南题材的陶瓷壁画《新会的小鸟天堂》,画面当中是一棵榕树变成了一座岛的小鸟天堂。也有清华美院袁运甫教授的作品《长江万里图》,同样也是丙烯绘制的。
在机场壁画的创作中,神话、民间传说、自然风情是使用较多的绘制题材,其中又以神话题材和民间传说表现得更为优秀。
此后,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屡现于世。
优秀的壁画创作连接着传统与现实,传统是血脉,是财富,不可能切割。然而,艺术又永远是求新的,是要创造的,而创造新的艺术,其源泉是现实生活,是时代的精神。
现代壁画艺术不同于原来传统的壁画,在当代的壁画创作中,它有两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是满足公众的审美以及文化需求;第二是用这种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或者是壁画作品来引导和逐步提升全民的审美水平的需求。壁画家应该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不仅满足市民的需求,还要带领或者是引领市民的审美。多元、包容、综合、创新是壁画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个地域的审美精神,大多与当地的文化经济及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而陈设在此地空间中的壁画正是这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承载着本地人民对自然和情感的依恋。 “地域化”与“当代化”似乎构成了当今两条主体的创作思路。
地域、历史、人文的差异形成了各个区域,各具特色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岭南地区整体艺术面貌是怎样的呢?明代以后,特别是清代以及民国以来,广东一直是中国文化以及社会前进非常重要的发源地。明中期陈白沙有两句话比较能涵盖广东文化艺术的特点,一是“学贵乎自得”,另一句是“以自然为宗”,它针对当时明朝重视重礼的儒学传统,提出来要重自然,重自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