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聯副主席喬衛在深圳僑商智庫第二屆僑商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首先我代表中國僑聯和林軍主席對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
一、“一帶一路”構想展現了中國新的國際關係價值觀
1、“一帶一路”的提出獲得了廣泛支持,但也有曲解
沿線國家期待著分享中國快速發展的紅利,但也有一些人總想把“一帶一路”曲解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畫”——這是錯誤的觀點,兩者背景、理念、目的完全不同。
首先是背景不一樣。“馬歇爾計畫”出現在冷戰時代,帶著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具有時代局限性;“一帶一路”誕生於全球化時代,摒棄了制度模式偏見,超越了意識形態。
二是理念不同。“馬歇爾計畫”以美國為主導,對歐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對等的關係上;而“一帶一路”堅持平等協商,充分尊重各國的自主選擇。
三是目的迥異。“馬歇爾計畫”的最終目的在於大國爭霸,在根本上服務於美國的“遏制戰略”;“一帶一路”倡議意在通過互聯互通,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
“一帶一路”和“馬歇爾計畫”雖然在形式上有一些相似之處,但相似點並不能掩蓋兩者本質上的區別。
2、當今中國“一帶一路”的構想,不是建立在以往的強權政治、炮艦外交、資本輸出的時代背景下,也不是基於大國與小國,強國與弱國的依附關係,而是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背景下,基於相關國家平等相處、相互需求、共同發展的願望,打造的是“命運共同體”
歷史上,在資本擴張的環境下,大國與小國、強國與弱國之間的合作,通常是小國和弱國沒有獲得預期的發展機會。
一些國家由於自身實力不強,害怕在與中國交往中利益受損,擔心在經濟上、政治上受制約。一些發達國家擔心重現因新興國家迅速崛起而威脅到守成大國霸主地位的“修昔底德陷阱”,渲染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之一,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無疑對中國發展有巨大的好處,也是中國發展的客觀需要。但是,中國並不追求一家獨大,是希望與各國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3、“一帶一路”追求合作共贏,完全符合中國傳統價值觀
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是東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徵,是世界各國共有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講求“親望親好,鄰望鄰好”, “以和為貴”、“和而不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獨行快,眾行遠”,“水漲荷花高”;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相通”。
4、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以“合作共贏”理念為核心的新的國際關係準則(價值觀)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和弘揚,將會贏得更廣泛的支持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積極宣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緻力於與各國開展友好合作,既為自身建設添磚加瓦,也為別人發展雪中送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國際關係準則(價值觀)的重大創舉,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國際關係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將繼續秉承古絲綢之路精神,在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同時,堅持開放合作、堅持和諧包容、堅持市場運作、堅持互利共贏。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一帶一路”的平等參與者,堅持各方共商、共建、共用。“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
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既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和弘揚,二者一脈相承,也是對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的超越和創新。
與某些國家推行的“價值觀外交”所追求的理念不同,以“合作共贏”理念為核心的新的國際關係準則(價值觀),贏得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必將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時代背景下,對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準則(價值觀)、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華僑華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華僑華人已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他們是最早投入到全球化和區域化潮流的群體之一。
華僑華人不僅是中國的寶貴資源,同樣也是住在國的寶貴資源,他們對祖(籍)國貢獻很大,但更主要、更直接的貢獻是在住在國。
華僑華人既熟悉祖(籍)國和住在國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情況,又有國內成長經歷、海外生活體驗、國內外人脈資源和豐富的文化交流經驗;既能在更大範圍內傳遞祖籍國的資訊,也能運用自身獨特優勢在當地社會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華僑華人瞭解住在國政府和民眾需要什麼、喜歡什麼、信賴什麼,具有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能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
在中國夢聯通世界夢的大背景下,華僑華人是連結中國夢與世界夢的可靠、有效的橋樑和使者,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數千萬華僑華人的支持和貢獻。
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華僑華人不僅要從中國的利益去考慮,更重要的是從住在國人民的利益角度去考慮,這不僅有助於體現“合作共贏”的理念,更有助於推動做活“一帶一路”這盤大棋局。
三、“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會推動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共贏,也為華僑華人帶來發展機遇
1、雙重“文化共識”是華僑華人實現三贏的最大優勢,雙向降低的交易成本,將是華僑華人會獲得的一筆紅利
經濟學制度學派學者在投資環境相關理論中提出過“文化共識”的概念,即投資方與受資方或受資地區在語言、習慣、倫理等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共同的東西,便於互相理解、適應而非排斥。“文化共識”顯然會減少投資及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麻煩,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任何一家華商企業都是立足于住在國的經濟社會環境,在異族文化的夾縫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他們在住在國不斷集聚實力,開拓、佔領市場,深深地融入了當地的商業網絡和政商人脈關係網。
華商在造福於當地社會和民眾的同時,也成就了他們自己的事業,並在住在國與當地民眾形成了“文化共識”。
如果華商參與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建設,將不僅會使合作過程較為順利,而且會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這就是一筆大的紅利。
2、華僑華人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著力點
共建“一帶一路”,要求廣大海外華僑華人更加緊密地攜起手來,既積極為住在國的經濟發展出力奉獻,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在一些雙邊關係有待發展的沿線國家,華僑華人可以充分發揮民間大使的作用,積極爭取住在國高層的引領,推動這些國家與中國在經濟發展戰略方面的交流和對接。
從住在國的角度出發促進融通投資貿易合作是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
增進各方理解與務實合作也是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關注的重點。
3、華僑華人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化解合作風險和障礙
規避政治性風險。
運用“文化共識”。
在人才、經營理念方面有助於逾越技術性障礙。
4、“一帶一路”建設還為華僑華人帶來多層面的發展機會
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會。
推動合作的機會。
發展貿易、服務業的機會。
休閒度假和商務旅遊市場、服務性產業等方面充滿商機。
結束語
共建“一帶一路”承載著世界近三分之二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呼喚著廣大華僑華人的參與和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攜手前行,勢必將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勢必將進一步加深世界對中國追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解。這一進程也勢必將華僑華人與中國和住在國的發展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幫助華僑華人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實現自身事業發展、中國發展和住在國發展的三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