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内地开发商竞投过半香港地皮,仲量联行:香港楼市日益倚重内资。
物业顾问仲量联行日前发布报告指,内地资金对香港写字楼、住宅、零售和工业等四个主要物业市场影响力持续上升。其中,内地资金在香港住宅市场所担任的主要角色已经从买家转变为发展商,而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更紧密的联系,以金融机构为主的内地公司更构成了中环写字楼租金增长的主要动力。
数据显示,香港政府2015年推出招标的住宅地皮中,在超过一半的项目竞投中有内地开发商的竞投,并收获了其中约25%的地皮,打破香港房企长期占主导的局面。
内地开发商拿地金额首超港商
内地开发商较为偏爱大型地皮的投标,而较少参与单栋式楼盘开发,而且往往出手豪爽。2015年大额地皮成交中,内地开发商参与了其中三成的成交,涉及金额达总成交额55%,首次超出本地发展商。
该行报告显示,在2013至2015年间,内地开发商竞投地皮的出价在100次中有73次超过市场预期,较香港本地开发商的59次更多。
“在2016至2019年的私人住宅新供应中,将最多有8%是由内地开发商兴建的,超过半数楼盘位置位于新界地区,约三成位于九龙。”仲量联行研究部主管马安平表示。他认为更加公开和公平的香港土地出售流程是吸引内资房企的另一原因,不过内地开发商在港的业务会否扩展至有力影响市场发展方向,仍有待观察。
不过,未来数年香港政府计划大幅增加房屋和土地供应,以抑制房价,相信会对高价拿地的内地开发商造成一定压力。照计划,除了未来五年内计划推出9.7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之外,未来三四年一手住宅市场的供应量约为8.7万个单位,这是自2004年9月起政府按季度公布供应数字以来的新高。
中环新签租赁36%来自内企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在内地资本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仲量联行报告认为,尤其是欧债危机之后,“大方”的中资机构成为了香港核心区域办公室租金增长主要的推动力。
2015年,内地企业在香港写字楼租赁市场中表现得最为活跃,占据了中环全年新签订租约租用面积的36%。这个比重在过去5年中翻了一倍。目前,中环甲级写字楼出租面积的21%为中资机构租用,比2009年翻了一倍。
业内人士表示,内地机构对办公室的选择呈现两个鲜明特征,大部分往往一开始只会选择在中环黄金地段租用面积较小的办公室,并愿意支付较高的溢价。另一面,如有需求也会不惜斥巨资买下整栋大厦。
去年11月,香港媒体以“中资天价扫港厦”为题报道了两宗刷新香港商厦成交纪录的大型A级写字楼交易。其中,恒大以125亿港元从华人置业手中购入湾仔的美国万通大厦,总价和楼面单价均创香港商业成交纪录。而中国人寿则以58.5亿港元从会德丰地产买下位于红磡的One HarbourGate西座商厦连西座商铺,成交价成为香港商厦次高。
马安平认为,中国经济减速及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令市场关注来自内地的写字楼需求能否维持。但相信更多来自中央的利好政策推出,会带动更多内地企业及外资企业在港开展业务。该行测算认为,在2021年前中环甲级写字楼市场将有最多28%或700万平方英尺的楼面由内地企业租用。
此外,物流市场仓储需求方面,虽然经济放缓导致对货仓新需求的减少,仲量联行顾问服务董事钟楚如对记者表示,她认为随着珠三角一带工业向高附加值转型,香港物流业和货仓有在服务和保安方面的优势, 能为一些高端产业,例如高科技、生物科技等高价值但体积小的产品提供良好的服务。她认为包括珠港澳大桥、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在内的新基建设施未来落成后都将促进区域融合,进而带动货仓需求。
“根据香港国际机场2030规划大纲预计,由机场处理的货物每年将平均增加4.2%,增长主要是受货品进出内地所带动。本行估计,这将为货仓带来每年300,000平方英尺的额外需求。‘一带一路’ 的发展方向也将巩固香港作为主要物流及贸易枢纽的地位,货仓需求将会增加。”马安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