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借壳上市至今,一直是多方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3月1日的资本市场中,顺丰市值曾一度冲至3074,其后经过调整,在3月16日撰稿时市值教最高点缩水近18%;而另一方面,3月12日顺丰发布上市之后的首次财报,在2016年,顺丰控股快件业务量25.08亿票,同比增长31%,营业收入574.83亿,同比增加19.5%,与此同时主要成本职工薪酬由2015年的151亿缩减至2016年的94.4亿,而外包成本则由2015年的81.1亿增长至2016年的208.5亿。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资本顺丰在资本市场的亮眼成绩,很显然,3.18%的流通股比例对于资本玩家而言操作股价并不是一件难事。
铁哥关心的是在如今的快递行业中,顺丰往日的骄傲是否还可以继续。
过去:盈利能力强 市场份额小
根据相关媒体披露,圆通、中通、申通、韵达以及顺丰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4.6%、14.3%、12.4%、10.5%、8.2%。而顺丰574亿的营收却是已经公布业绩的中通、申通、韵达营收之和的两倍,堪称份额小营收能力强。
而根据顺丰财报显示,2015年和2016年快递业务的票均收入为23.83元和22.15元,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须知,在2016年快递行业的同期单价也仅为12.78元。
以自营模式为切入,以品质物流为主要卖点,并具有较强的市场议价能力,且未完全依附于电商订单,也避免了价格战的发生以保证较高利润,这是顺丰在快递业务上能够以低市场份额来换得高营收的主要原因。
顺丰显然并不满足于此,2015年10月,顺丰宣布为电商客户推出“电商配送”服务,商家使用“电商专配”后,可与顺丰完成系统对接,商定指定时间上门集中收件,每票快件可减免1.5元成本。此外,若选择自行建包,每票快件可再减免1元成本。因此,单票快件成本降幅最高可达2.5元,并未商家提供仓配业务。在2016年,顺丰的票均收入便下降1.68元,电商业务的成长比例由此可见。
而就在2013年,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顺丰表示淘宝件占顺丰比例仅10%,并称其冲出了马云的包围圈。两年之后,顺丰成立“电商专配”采取主动拥抱马云的姿态。
顺丰若要保增长就必须做好两件事:1.扩充业务稳定发展市场占比,商务快递空间有限,电商成其重点关注关注领域也不奇怪:2.自营物流的成本向来较高,顺丰如何减少成本提高毛利显得更为关键,2014年顺丰电商类客户增多时,其毛利率曾一度将至17.25%。
现状:为缩减成本先劳务派遣后业务外包
员工薪酬一直是顺丰最大的一项成本,但如前文所言,截至2016年6月,其职工薪酬由2015年的151亿缩减至2016年的94.4亿,为提高毛利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另一方面外包成本则由2015年的81.1亿增长至2016年的208.5亿。
这究竟是何?
由于劳务派遣的成本要远低于自有员工,因此,在业务发展之初顺丰一直以劳务派遣形式来满足新增用工需求,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及2013年12月31日,顺丰控股劳务派遣用工占总用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8.01%、40.85%及42.69%,其后由于国家政策规定劳务派遣比例不得超过10%,顺丰不得不降低此比例,如此其又要面临成本增加的风险。
2015年,也就是政策对劳务派遣比例进行限制之后,顺丰推出“伙伴计划”旨在降低成本,将大量业务开始外包出去,其中原先由顺丰控股承担的部分职工薪酬、运输成本及车辆和机器设备折旧等,转由业务外包供应商自行承担。
这种类外包的形式可最大程度分担顺丰的成本压力,自然得到顺丰的官方的大力支持,这也是其员工薪酬与外包成本未能与业务扩张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虽然相当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顺丰的外包模式与行业普遍采取的加盟模式并不同,虽然顺丰表示其外包商与总部采取了同样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不争的事实是,法人不同,外包商自身的盈利压力增大,对于长期品质而言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由劳务派遣再到业务外包,顺丰确实找到了自营物流低成本快速增长的办法,但也无形之中将由自己完全把控的物流品质分担给了外包商,存在品质被稀释的风险。
未来:电商增长乏力 顺丰新增长点在哪
如前文所言,顺丰在2015年前后开始加大了电商客户的获取力度,而另外一组数据却难以让顺丰开心,2013年至2015年,网购增速分别为58.33%、47.37%、35.71%,2016年第三季度甚至低至26.56%。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电商的快速增长,这显然并非顺丰愿意看到的。
而另一方面,电商企业也加大了对物流领域的渗透,如阿里系出资25亿持股圆通20%股份,菜鸟网络董事长童文红出任圆通董事,此外亦投资万象物流来增加同城配送能力,此外京东也在去年宣布其物流开始对外输出,这意味着顺丰在电商领域的成长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另一方面,整个物流业单价成本还在不断下降,如2016年快递单价为12.78元/件,比2015年下降了0.62元,顺丰的高成本对其毛利率的增长显然不利。
如此,电商是很难在电商领域有太大作为的。
根据交易报告书,顺丰将旗下板块分为速运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产业园运营中心、顺丰航空和顺丰科技五大业务部门,将供应链事业群中的冷链运输划分在速运事业群中。
冷链显然是作为顺风的下个重点领域进行挖掘,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的预测数据,2016年至2018年,仅食品潜在冷链物流需求能保持在12%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8年达到60740亿元的规模。
近日菜鸟网络首推进口肉类冰鲜配送,首批进口新鲜澳牛的销售范围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12个城市,后续将逐渐扩大范围。这也是菜鸟大规模进军冷链物流的开始,也将是顺丰在此的重要对手之一。
当然,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冷链物流的红利开始不断释放,如日前,国务院发文规定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批准,这意味凡符合药品运输的要求者,都可入局抢市场。
顺丰如若能在冷链物流中分得一杯羹也着实不错。
在铁哥看来,顺丰这么多年一直面临业务扩张和品质保证以及成本三方的不断博弈,顺丰方面也采取多种手段来试图取得三方的平衡点。但手段的穷尽,在此后的业务扩张中顺丰是否还能获得三方的平衡点就不得而知了。
顺丰借壳上市至今,一直是多方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3月1日的资本市场中,顺丰市值曾一度冲至3074,其后经过调整,在3月16日撰稿时市值教最高点缩水近18%;而另一方面,3月12日顺丰发布上市之后的首次财报,在2016年,顺丰控股快件业务量25.08亿票,同比增长31%,营业收入574.83亿,同比增加19.5%,与此同时主要成本职工薪酬由2015年的151亿缩减至2016年的94.4亿,而外包成本则由2015年的81.1亿增长至2016年的208.5亿。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资本顺丰在资本市场的亮眼成绩,很显然,3.18%的流通股比例对于资本玩家而言操作股价并不是一件难事。
铁哥关心的是在如今的快递行业中,顺丰往日的骄傲是否还可以继续。
过去:盈利能力强 市场份额小
根据相关媒体披露,圆通、中通、申通、韵达以及顺丰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4.6%、14.3%、12.4%、10.5%、8.2%。而顺丰574亿的营收却是已经公布业绩的中通、申通、韵达营收之和的两倍,堪称份额小营收能力强。
而根据顺丰财报显示,2015年和2016年快递业务的票均收入为23.83元和22.15元,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须知,在2016年快递行业的同期单价也仅为12.78元。
以自营模式为切入,以品质物流为主要卖点,并具有较强的市场议价能力,且未完全依附于电商订单,也避免了价格战的发生以保证较高利润,这是顺丰在快递业务上能够以低市场份额来换得高营收的主要原因。
顺丰显然并不满足于此,2015年10月,顺丰宣布为电商客户推出“电商配送”服务,商家使用“电商专配”后,可与顺丰完成系统对接,商定指定时间上门集中收件,每票快件可减免1.5元成本。此外,若选择自行建包,每票快件可再减免1元成本。因此,单票快件成本降幅最高可达2.5元,并未商家提供仓配业务。在2016年,顺丰的票均收入便下降1.68元,电商业务的成长比例由此可见。
而就在2013年,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顺丰表示淘宝件占顺丰比例仅10%,并称其冲出了马云的包围圈。两年之后,顺丰成立“电商专配”采取主动拥抱马云的姿态。
顺丰若要保增长就必须做好两件事:1.扩充业务稳定发展市场占比,商务快递空间有限,电商成其重点关注关注领域也不奇怪:2.自营物流的成本向来较高,顺丰如何减少成本提高毛利显得更为关键,2014年顺丰电商类客户增多时,其毛利率曾一度将至17.25%。
现状:为缩减成本先劳务派遣后业务外包
员工薪酬一直是顺丰最大的一项成本,但如前文所言,截至2016年6月,其职工薪酬由2015年的151亿缩减至2016年的94.4亿,为提高毛利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另一方面外包成本则由2015年的81.1亿增长至2016年的208.5亿。
这究竟是何?
由于劳务派遣的成本要远低于自有员工,因此,在业务发展之初顺丰一直以劳务派遣形式来满足新增用工需求,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及2013年12月31日,顺丰控股劳务派遣用工占总用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8.01%、40.85%及42.69%,其后由于国家政策规定劳务派遣比例不得超过10%,顺丰不得不降低此比例,如此其又要面临成本增加的风险。
2015年,也就是政策对劳务派遣比例进行限制之后,顺丰推出“伙伴计划”旨在降低成本,将大量业务开始外包出去,其中原先由顺丰控股承担的部分职工薪酬、运输成本及车辆和机器设备折旧等,转由业务外包供应商自行承担。
这种类外包的形式可最大程度分担顺丰的成本压力,自然得到顺丰的官方的大力支持,这也是其员工薪酬与外包成本未能与业务扩张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虽然相当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顺丰的外包模式与行业普遍采取的加盟模式并不同,虽然顺丰表示其外包商与总部采取了同样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不争的事实是,法人不同,外包商自身的盈利压力增大,对于长期品质而言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由劳务派遣再到业务外包,顺丰确实找到了自营物流低成本快速增长的办法,但也无形之中将由自己完全把控的物流品质分担给了外包商,存在品质被稀释的风险。
未来:电商增长乏力 顺丰新增长点在哪
如前文所言,顺丰在2015年前后开始加大了电商客户的获取力度,而另外一组数据却难以让顺丰开心,2013年至2015年,网购增速分别为58.33%、47.37%、35.71%,2016年第三季度甚至低至26.56%。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电商的快速增长,这显然并非顺丰愿意看到的。
而另一方面,电商企业也加大了对物流领域的渗透,如阿里系出资25亿持股圆通20%股份,菜鸟网络董事长童文红出任圆通董事,此外亦投资万象物流来增加同城配送能力,此外京东也在去年宣布其物流开始对外输出,这意味着顺丰在电商领域的成长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另一方面,整个物流业单价成本还在不断下降,如2016年快递单价为12.78元/件,比2015年下降了0.62元,顺丰的高成本对其毛利率的增长显然不利。
如此,电商是很难在电商领域有太大作为的。
根据交易报告书,顺丰将旗下板块分为速运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产业园运营中心、顺丰航空和顺丰科技五大业务部门,将供应链事业群中的冷链运输划分在速运事业群中。
冷链显然是作为顺风的下个重点领域进行挖掘,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的预测数据,2016年至2018年,仅食品潜在冷链物流需求能保持在12%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8年达到60740亿元的规模。
近日菜鸟网络首推进口肉类冰鲜配送,首批进口新鲜澳牛的销售范围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12个城市,后续将逐渐扩大范围。这也是菜鸟大规模进军冷链物流的开始,也将是顺丰在此的重要对手之一。
当然,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冷链物流的红利开始不断释放,如日前,国务院发文规定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批准,这意味凡符合药品运输的要求者,都可入局抢市场。
顺丰如若能在冷链物流中分得一杯羹也着实不错。
在铁哥看来,顺丰这么多年一直面临业务扩张和品质保证以及成本三方的不断博弈,顺丰方面也采取多种手段来试图取得三方的平衡点。但手段的穷尽,在此后的业务扩张中顺丰是否还能获得三方的平衡点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