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媒体聚焦 >> 专家观点 >> 浏览文章

徐冰:去产能要警惕有形之手的干扰

a56.jpg

    去产能,是前不久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核心议题之一,且居各项议题之首,可见去产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去产能、淘汰僵尸企业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表面看,是产能过剩、行业人员众多、历史包袱沉重等,可最根本的,则是有形之手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干扰市场的正常调整。

    据报道,1月上旬,李克强总理到山西调研时,有专家以及相关部门建议国家出台煤炭最低限价,以缓解煤炭行业脱困压力。

    煤炭行业目前的确困难重重。在经历了7年“黄金时代”之后,全行业自2012年开始步入寒冬。2015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2%,行业亏损面达到80%以上。国有煤炭企业整体由上年盈利300亿元转为亏损223亿元,黑、吉、辽、冀、鲁、皖六省出现全行业亏损。目前,国内各种煤矿产能超过50亿吨,而2015年煤炭消费量仅为35亿吨。

    如此之大的过剩产能压力,“去产能”自然无需多言。但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坚决去产能,有可能导致大批人员下岗失业。坦率说,这的确是极为现实的问题。最低限价的动议,一定意义上也暗含了此种担忧。

    任何政策都有两面性。煤炭最低限价,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军心,也会拖延乃至明显干扰过剩行业和企业的市场出清。其实,国家也已出台多种措施,例如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拨付专项资金支持煤炭行业退出以及安置相关人员,以尽量减轻行业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的动荡。在此安排下,最低限价这样明显违逆市场规律的行政干预手段显然不宜施行。

    去产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尤为不可忽视的是,它还是一个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煤炭、钢铁这类产能严重过剩、去产能压力极大的行业,大多国有企业云集;同时也毋须讳言,这些行业以及行业中的许多企业,还是地方经济乃至财政的重要支柱。而如此格局,无疑预示了去产能所尖锐地触动的究竟是什么。

    有形之手在传统行业的布局和发展中,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去产能并不是最近才受重视。在经济减速明显的两年多来,去产能一直作为应对之策和风险提示被屡屡提及,但成效不是很明显。实际上,“看谁挺得住”、“看谁赔得起”,成为这些行业中某些企业的常态。那些国企中的“僵尸企业”之所以死而不僵,过剩产能之所以迟迟去不了,大多是因为有形之手在时刻干预着。尤其是,它们还常常以“市场”为托辞,强调“靠市场去产能”,将过剩产能归结为“市场的选择”。坦率而言,员工下岗失业以及社会稳定,现在也成为延缓去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的托辞。

    有形之手难以管束之时,市场不过是一块随意揉捏的橡皮泥。考虑到中国的当前现实,去产能若要取得切实成效,完全在于真正地按市场规律办事,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顶住压力管好有形之手。类似最低限价这样的措施,哪怕初衷良好,也断然不可实行。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