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宿即将出台标准,力争让杭州的民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31日,在浙江杭州桐庐举行的首届中国(桐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上,杭州市旅委主任李虹表示,民宿是服务业的创意产业,具有高度小众化、分散化、个性化的特性,应该警惕大工业的发展思路。
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乡村旅游达18亿人次,农民直接接待的至少在6亿人次以上。预计未来5到10年,乡村旅游接待可达20亿人次。而作为乡村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宿,虽在国内起步不久,但去年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市场的火热,也让民宿的规范发展与未来走向,愈来愈成为各界关注与讨论焦点。
如何区别民宿和农家乐、渔家乐等住宿产品?李虹认为,民宿的最大特点就是主人的初心。“不同于原来大规模工业化的酒店,也不同于低端的餐饮和普通农家乐,民宿更多的是基于人们寻找的心灵归属地。”
因而,许多民宿主人在设计时,从实现自己的文艺梦想或者为住客打造一个像本地人一样的生活空间出发,逐渐搭建出一个从构想走进现实的客栈。
比如,被李虹所津津乐道的“芦茨土屋”,在桐庐就有“七星级农家乐”之称。这里的主人是一对北京从事服装创意设计的小夫妻,投资1000余万元,在古樟和清澈溪水的环抱中,建起了10个规模大小不同的“部落营地”——营地式民宿群“石舍香樟”。
“他们在外面闯荡后又回到家乡,找到了自己童年的感觉;但他们又受过外界熏陶,知道外部的世界如何看待藏在深山里面的这些优美环境,能够形成自己的‘部落文化’,这种‘部落文化’跟主人情怀,跟外部开阔的视野之间,在这个点上实现了集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模式。”李虹表示。
基于此,李虹认为,民宿是服务业的创意产业,高度小众化、分散化,个性化。“大工业的发展思路,反而值得警惕。”在李虹看来,外来资本的过度介入,容易产生投资冲动,往往希望把某一个村落全部拿下,然后营造成一个精品化酒店,索取短时间的回报。
他说,民宿最理想的状态是本土出去,闯过天下、受过教育,同时又有文人情怀的人,回到故土,将外部的视野融入到自己原生血脉里,融进生长的土地里面。
在当天的论坛上,李虹也赞叹了此次论坛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嘉宾的多种观点碰撞模式。“多种观点在这里的融合,甚至有些是方向不完全一致的,有利于探讨民宿产业经营、监管及发展走向,为中国民宿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李虹如是说。
火花出来了,民宿的生命力就找到了。李虹表示,杭州旅委将在不久将来,出台民宿相关的杭州标准,对民宿的食品安全,环境排放,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力争让杭州的民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此次论坛由中国新闻社、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浙江省旅游局、杭州市人民政府、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中国乡村文化研究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指导,杭州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桐庐县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共同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特别支持,日本民宿协会、台湾民宿协会、海外华文传媒协会、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