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做一次科技实验:在网络上设置两个虚假用户,分别为希特勒(Hitler)崇拜者和斯大林(Stalin)迷,然后拭目以待Facebook、亚马逊(Amazon)等互联网公司的机器人助手会推荐什么样的商品来讨好他们。
我其实非常感谢互联网公司基于我的浏览历史,为我推荐我可能喜欢的物品。这就像让一个友善的“白痴天才”(idiot savant,有认知障碍,但在某方面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译者注)怀着对我的偏好的过于机械的理解,去搜索海量信息,不过也常常可以切中我的需求。
我对这些机器人如何工作很感兴趣,虽然我不认为应该称它们“智能”。愚蠢、能干、乐于助人,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它们当然更恰当、听起来也更舒服吧?真正智能的软件将令人恐惧。
然而,技术专家曾誓言,2020年至2030年将预示着“奇点”(The Singularity)——电脑变得比人类更聪明的时刻——的到来。
所以,当有机会面见亚马逊机器学习研究负责人、在柏林生活的拉尔夫•赫布里希(Ralf Herbrich)时,我很兴奋。他是世界上最有资格谈论这一问题的专家之一,我很想听他谈谈是否有可能出现超越人类、且有意识的电脑,这样的电脑是否会如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比尔•盖茨(Bill Gates)、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等人所说,对人类构成毁灭性威胁。
亚马逊并不仅仅用机器学习帮我们购买更多物品。它还向旗下云端运算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简称AWS)的用户提供赫布里希团队开发的智能产品。AWS是一个云端运算帝国的一部分,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期望这个帝国能够很快超过亚马逊的零售业务。亚马逊的云端运算服务以“白标”(white-labelled)方式,运营着包括AWS在内的许多大型网站。
那些不喜欢亚马逊的人知道这一点也许会觉得好笑:如果历史不发生转折,赫布里希如今很可能正在为史塔西(Stasi,前东德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译者注)工作。16岁时的他是一名痴迷电脑的叛逆东德少年,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做电工。
他说,如果不是自己的学徒期开始六周后柏林墙就被推到了的话,他可能最终无法顶住要求他为秘密警察卖力的压力——利用从西德亲戚给的一台破辛克莱(Sinclair)ZX81型电脑上学到的技能。
后来,他在剑桥大学(Cambridge)成为一名研究员,在微软(Microsoft)、Facebook从事过机器学习研究工作。
在办公室参观期间,我不经意间发现了机器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问题。在将德文亚马逊网站译成英文时,自动翻译软件将USB线缆(USB cable)译成了“USB绳子”(USB rope)。“总是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赫布里希表示。
他并不渴望或者期望机器人接管世界。他的说法是“可能性微乎其微”。
“奇点?它没有出现过,”他说,并继续解释道,将来也不会出现。
“人类非常擅长看、尝、闻、听。机器人并不擅长这些。我们刚刚达到可以让算法识别猫和老鼠的静态图像的水平。但人脑在这方面厉害得多。”
令我惊讶的是,赫布里希竟然赞同电脑只是被美化了的计算器的说法。“是的,而人脑是一个非常粗糙的信息处理器。”
“电脑可以模拟智能行为。此类模拟正在大量进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我们把模拟行为置于云端时,我们就能够完成高度复杂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