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6月19日电 题:设立“中华民族日”,这个国家与华人的渊源从160多年前就开始了…
巴拿马当地时间6月12日晚、北京时间13日上午,中国和巴拿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月13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同巴拿马共和国副总统兼外长德圣马洛在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在大家的印象中,巴拿马是个遥远的地方,这里国土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大名鼎鼎的巴拿马运河为国人所熟知。
其实,早在160多年前已有华人来到这片土地,他们参与了巴拿马铁路修建,而后又开凿运河,为巴拿马的城市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数百华工血洒运河
19世纪50年代,部分华人从美国南下巴拿马,从事垦殖及贸易活动,成为最早来到巴拿马的华人,而真正的“契约华工”抵达巴拿马则是在1854年。
早期华工来到巴拿马参与铁路修建。在1851年至1865年间,共有2万华工在巴拿马铁路西段工地施工,是修筑铁路的主力。由于环境恶劣,许多华工染病身亡,只有少数人回到祖国。
在1881年的前后30年间,近万名华工先后来到这里开凿运河,其间有数百人丧生。1914年,巴拿马运河终于竣工,成为现代工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巴拿马的美洲大桥桥头一端,竖立着一个约十米高的方碑,上面写着:纪念华人抵达巴拿马150周年纪念碑,它由当地华人在政府支持下筹款修建。
华人融入主流 贡献获肯定
现而今,这些契约华工的后代早已融入当地社会。华人的存在,为当地的种族多元文化添上浓厚的一笔。
巴拿马政府设有中华民族日,议会两年前还成立了中华民族委员会,负责与政府沟通侨社事宜。当地民众对华态度友好,巴依萨诺(西文意为老乡)一词是当地人对华人的普遍称谓。
几天前,巴拿马副外长因卡皮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感谢华人对这个国家建设所做的贡献。
传承自强基因,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在巴拿马城老城色彩斑斓的西班牙式老建筑群落里,唐人街占了大约200米长的一席之地,其中一栋有着飞檐的中式建筑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这是栋两层的小楼,一楼是中式烧腊店,楼正中却用繁体字写着:关帝宝殿,右手边的楼梯上方则写着:人和会馆。
从楼梯上去,就是百米见方的关帝庙,庙的四周墙壁上用彩色瓷砖拼接起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故事,从天花板上悬下的红色横幅上写着:泽及侨群。
已经90岁的华人郭伟明老先生介绍说这座庙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世纪,飘洋过海来到这个中美洲小国讨生活的首批华人移民,组织成立人和会馆,并于1898年建成了这座关公庙,里面的钟、鼓等物件都是大家早年间从广州、香港等地搬运过来的,这庙既维系着当地华人漂泊的心,也是大家每年欢庆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场所。
人和会馆的理监事会每三年换届选举一次,至今已换了24届。麦杞佳是新一届的理事会成员。老麦来巴拿马已经几十年了,他的祖籍是广东花县,花县移民占了这里华人移民的百分之七十,所以,在这个异国他乡,他并不孤单。
不过谋生打拼,还是要靠自己。老麦讲一口浓郁的广东式普通话,在这个远离故土的地方,这些年奋斗下来,他总结出了最朴实的生活智慧:别人怕苦怕危险的事情,我们愿意做,就能生存,别人不努力,我们努力了,生活就能过得好。
早年间老麦在山上的贫民窟开了间小杂货铺,起早贪黑进货卖货的辛苦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而一次被打劫的经历却令他至今心有余悸,那次,一位说要买牛奶的顾客趁他取货的当口儿,向他开枪,抢走了他卖货的散钱,子弹从他的后脑勺擦过,仓皇逃跑的歹徒将他挣来的血汗钱洒满一地。
后来,老麦做起建材生意,他一个人既当老板又当伙计,风雨无阻地开车送货,在泥泞陡峭的山路上,他闭起眼,心一横就能冲上去。
凭着这股冲劲,如今的老麦建材生意已经做得很有规模,他将生意交給儿子打理,自己则将更多心思花在服务侨社,以及促进与中国的交流上。
廖展良也是广东花县人,这些年他由经营小餐厅一路做到巴拿马城最大一间华人酒楼的老板,他的员工大部分是西人。虽然从后厨到前台每个工种他都能做,但最初接手酒楼的经营难度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他以为会面临50个问题,但后来却发现自己要解决500个问题,在事业的重压之下,这些年的老廖逐渐告别年轻时的天马行空,学会踏踏实实地负笈前行。
巴拿马是一个生活幸福指数颇高的国家,当地人喜过闲散随性的日子。但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数华人似乎如老麦和老廖一样,他们并没有太多闲情去享受生活,他们一直在这块中美洲的土地上,传承着华人自强不息的基因。
上一篇:中国企业应学会管理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