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人文生活 >> 艺术文化 >> 浏览文章

强劲雄壮 神气盎然

强劲雄壮__神气盎然

梁照新  

 

梁照新艺术简介

梁照新,号无为斋,生于19647月,河南淮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口市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劳动模范,曾在清华美院毛国典书法高研班学习。作品入选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典籍书法版系列丛书《书法诗经》,入展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河南篆隶书法研究展,获河南省第十七届、十八界群众书法作品优秀奖。书法诗经陈风十首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榜书“福”字20161月被北京得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出74750元。

 

强劲雄壮__神气盎然 

 

强劲雄壮  神气盎然

——梁照新书法艺术赏析

张本平/

 

从美学角度来讲,凡人都有审美上的疲劳,即便是艺术精品,司空见惯之后,我们会理所当然地在自我审美价值体系里进行构建,形成对这个事物或一类事物的定向模式,变得“熟视无睹”。当下,书法热潮催生了大量停留在浅层面的抄袭、模仿作品,千人一面,少有让人驻足停留的冲动,更不用说能留下印象。而当笔者翻开眼前这本《梁照新书法作品集》时,心理上顿生好奇,个中滋味值得细品,频频让吾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跌宕感、奇趣感和鲜活感。一种隐隐约约的审美冲动在我脑间萦绕,印象深刻,挥之不去——“个性化”!作品无论是隶书还是行书,给吾的第一感觉就是美学上“个性化“的美学话语。

 

强劲雄壮__神气盎然 

 

梁照新出生于豫东陈州淮阳伏羲圣地,这里文化积淀厚重,人杰地灵。从小他就受伏羲文化、老子文化的影响,酷爱书法艺术。他无论在部队从戎,还是在地方从政,从来就没有间断对书法的探索、研究与创作。他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周口市书协副主席、淮阳县书协主席。不仅对隶书有专长,而且对行书也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隶书从汉《乙瑛碑》《史晨碑》《西狭颂碑》入手,后又注于《礼器碑》,其取法高古,奠定了他日后成功的基础。自汉以降,隶书沉寂了一千五百多年。由于考据学、文学、金石学的兴起,自清乾嘉始,出现了篆隶的复兴。近二十多年,随着书法艺术的迅猛发展,篆隶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当今书坛的热点是简牍式、摩崖式、砖文式等非规整式隶书,他们以苍茫、荒率、生拙、随意令人神往。而面对汉碑端庄一路隶书的涉及者越来越少。但梁照新不追时风,不改初衷,始终是此路的虔诚追求者。无论谁说他太传统、太保守、太陈旧,不思进取,他均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书法具有“双重性格”,即既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无论怎样强调书法要从实际走向观赏,但他的实用性是不可能完全摆脱的。端庄一路的隶书,恰恰具有这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它可以让人欣赏,从中获得大气磅礴、浑厚凝重的美感,另一方面又可以写牌匾、楹联、碑文、片头、题词等,便于供人识读,在识读的同时又能使人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书法的实用性在大力摆脱的同时,又得到了充分张扬。全国各大旅游景点皆有文人、书家的墨宝就是一例。这种二律背反是好事不是坏事。古代的书法就是在实用中发展起来的,书法还有一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书法创作是自由的,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可以创作为少数人看得懂的作品,也可以创作为少数人钟爱又为多数人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所谓俗,不是低俗的俗,更不是庸俗的俗,而是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审美习惯的俗,即大雅大俗。端庄一路的隶书,恰恰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如此说来,梁照新的执着就不难理解了。

 

强劲雄壮__神气盎然 

 

将隶书写成端庄,或者说写成方正、平正、规正并不难,只要反复临帖,有一定的悟性,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达到。难得的是在端庄中见潇洒、见灵性、见变化,正而不板,正而不死。梁照新正是比较出色地处理了这二者的关系。这恰是他隶书的闪光之处。

梁照新最大的特点是将篆意融于其中。隶书本来是从篆书演变而来,后来大部分隶书脱去篆书的痕迹成为“典型隶书”。也有的仍保留篆意。清代邓石如有意引篆入隶,引隶入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梁照新继承古代篆隶结合的传统,并在新的语境中赋予新的意味。正如陈振濂先生说:“写隶书,最好能通一些篆书,融篆隶于一炉。”周俊杰先生在他的隶书中掺以大篆笔法,梁照新则引小篆入隶。一是借用小篆笔法,逆入平出,少作提按,基本等距离分割,笔画大体一般精细;淡化波磔,不事张扬;变汉隶的方扁为修长,上紧下松,上实下虚,以求空灵和舒畅。二是进行篆隶组合。如带竖心的字,竖心写篆法,旁边写隶法,谓左右组合。带有草字头、竹字头的字,上部写篆法,下部写隶法,谓上下组合。还有将左旁写隶法,右旁写篆法,上部写隶法,下部写篆法,也是一种左右组合、上下组合。三是有的字干脆用篆字代替。如他写的“宗龙门造像,追汉魏遗风”的隶书对联,“上善若水”隶书轴,显得协调自然,毫无生硬之感。还有某些点画随机作篆法处理。这种无规则的组合 ,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妙趣横生。这不仅显示了他对小篆的精通程度,而且也是他长期创作经验积累的结果。熟能生巧,巧可通神也。孙其峰老人是简隶,张海先生是草隶,梁照新能不能说是篆隶呢?

 

强劲雄壮__神气盎然 

 

不能忽视的是,梁照新也将行草笔意揉入隶中。傅山主张写草要通篆隶,当今不少人讲究行草要有篆隶书笔意,篆隶书要有行草笔意,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对此,梁照新有他的独到之处。一是将一些隶书偏旁作行草书状,最常见的是左旁的三点水、底部的四点,用笔疾速,一扫而过,给人以轻松之感;二是遇到几个并列的横画时,往往快捷而下,牵丝映带;三是有的字完全用草书替代,如“上、下”二字,在他成熟的作品中,均为大草状。特别是有些字,将行草笔意巧妙地融入点画之中,很难区分哪些是隶法,哪些是草法。典型的如“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获兰,风外听竹”隶书中堂,“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书联。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融合,没有痕迹的融合。多种书体的相互融合,多种笔法的相互融合,是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谁能自觉地把握这个规律,并付之于长期、艰苦的实践中,谁必获得成功。梁照新的性情和他端庄式的隶书是对应的。他的端庄式的风格,就是他自己,就是他的文化、他的人品、他的智慧、他的处事原则。风格即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人选择书法,书法也选择人。不是你想怎样写就写得了的。我写颜体一学很快就会,写欧、赵就感觉很难。既然端庄隶书选择了他,就愿他继续沿着这个路子走好!

 

 强劲雄壮__神气盎然

 

感觉是形而上的思想活动,当上升到学术批评时,就不是口号式的呐喊可以道明一二的。品读梁照新的行书,如毛主席诗词“北国风光……”、自作诗“陈州雅吟”、丈二巨作及古诗八条屏、四条屏、中堂、对联、斗方、圆光、扇面等作品,在笔者看来,他行书作品里的“个性化”话语有以下几点感受:

 

强劲雄壮__神气盎然 

 

首先在点画把控上他掌控的好。笔者认为是融碑入帖的辛辣笔意,其实可能是融帖入碑的活灵活现;看似是北碑线条的苍茫雄强,可能是简帛书的绵厚与遒劲。作品时时刻刻在汉魏遗韵、魏晋风流与宋人尚意的交错中,表现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让我们在其中来回穿梭,妙不可言。自始至终,作为一员书坛猛将,梁照新对行书线条质感的坚守是毋庸置疑的,对线条的运用是恰到好处的。欣赏他的行书在字内与字外间的营造上,感官有从疑惑到疑似再到豁然开朗的层层递进的审美疑惑感、愉悦感和惊奇感。它将挪让、向背、错位、平衡等传统书法美学概念进行深入的解读、大胆的探索,以传统为基调,取法魏晋法书,掺以汉章帛书,并参考宋人,对字形进行局部夸张、拉伸,打破常规结字法则,挑战惯性思维造型。如原本主笔的“实”以“虚”处理,重心应当靠中的却往上提或往下放等。这样巧妙地解决了上下呼应、连接的问题,完成字组之间的变化、过渡,也重新组合了字外空间。同时,在线条的仰俯上梁照新进行了让笔者惊喜的尝试。他善于对纵、横势线条进行“透视”穿插,打破平行,形成夹角,毫不掩饰!如此既在纵势上保持了相对稳定,又在横势上营造了暗涌的摆动感和跳跃感,乱而有序。笔者对他行书的总体印象是奔放不离法度,粗豪不失精微;章法收入自然,不夸张,有节奏感;用笔强劲、洒脱,强调提按对比。从他的行书系列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强劲雄壮的笔力、随意洒脱的韵致以及豪迈超逸的气质。

 

强劲雄壮__神气盎然 

 

纵观梁照新的精品力作,他在涉猎各种法书的同时,也对民间艺术进行了研究,时常保有奇趣、趣味的审美触角,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寻根,尝试将司空见惯的书法形态以一种偏离或反常或夸张的方式表达出来,造成判读、理解与感受上的鲜活感、陌生感,使线条具备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产生个性化的美学表达。而尤为可敬的是,在时风的影响下,很多人也在做着此种尝试,却偏离了传统,变得“怪”、“俗”、“乱”,但梁照新较为清醒,坚守着本真,时常溯源。因此,梁照新的书法语言既是创新的又是熟悉的。

 

2017010438640189.jpg 

 

(以上图文资料由双子座提供)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