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博士1月31日在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学习交流、建言献策。跟大家汇报四个方面的看法,前面两个是分析,后两个是建议。
第一个观点,供给侧改革是自2012年后多次探索试错之后才下定决心要干的一个事情,2016年将成为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供给侧改革元年。十八大之后提出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改革,按照1月4号权威人士访谈的说法,分别解决了怎么看、怎么干、主攻方向和总体思路以及工作重点的问题。化解过剩产能实际上在2012年以后一直在提,也有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结构调整重要抓手的提法。但实际上因考虑到去产能将造成短期阵痛,决策层在2015年10月之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有分歧的,显得犹豫不决,在政策执行上力度也不够。但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1月4日权威人士的访谈,彰显了中央的决心,里面有如“让僵尸企业入土为安”、“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等狠话,相信各位同事应该说已经十分关注这篇访谈。我们看到这些话以后感到很振奋,与我们之前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我们已经错过了2008年,实际上也错过了2012年到2013年的调整期,2016年确实不能再错过了,个人认为这是我们顺利推进结构调整最后的机会。
第二个观点,2016年将是挑战大于机遇的一年。今年是供给侧改革的元年,也是政策落地、执行与实施的一年,也是风险释放的一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又大于挑战。亚洲金融[0.00%]期间,韩国大破大立,KOPSI指数跌幅超过50%、美元兑韩元汇率由1:800贬到1:1500、债券收益率也大幅飙升。如果中国供给侧改革发力,股债汇都面临一定调整压力。但韩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供给侧改革1-2年之后股债汇都将重获新生。
供给侧改革将加快风险释放。实际上金融危机后,全球进入了去杠杆阶段,中国2012年也开始了一个去杠杆过剩,从房地产到非标,到股市,再到汇率,债券市场和创新相关的产业也面临调整压力。下一个要被动去杠杆的,一定是债券市场和庞氏融资。货币政策由维持低利率环境转向维持汇率稳定,给持续几年的债券大牛市带来去杠杆压力,过剩产能行业在供给侧改革中信用风险也将加速爆破。而与创业创新相关的很多产业,其实有一些庞式融资的现象,这些风险早晚将释放。
推进注册制改革,对于资本市场改革意义非常重大,但是也必须承认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注册制会对资本市场带来非常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我们原来发审制度下股票市场价格高估是一个普遍现象。推动注册制确实非常有必要,但是注册制推动的过程中对市场上投资方、投资主体、参与方、参与主体产生不利冲击。规则的易变,会扼杀市场上的有生力量。这一点,在场的业内人士应该是有感受的,有共识的。
第三个观点,供给侧改革需要兼顾需求管理,更需要认真严肃的讨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谈供给侧改革不能光谈经济,也要谈国家治理体系。这既有从制度设计上完善对食品、药品、环境的监管问题,也要强化在金融领域监管的专业化、协同化。过去一年,业内人士应该感触颇多,我也只能点到为止。长远来看,必须重新理顺央地两级政府的财税关系、治理关系。你懂的。简单说,我们不能用1.0版本的治理手段去管3.0版本的事情。
第四个观点,要广开言路、发挥智库的作用,改善决策机制。这不仅仅是一个决策科学化的问题,决策机制本身需要变化。各位同仁也上过很多折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主要不是取决于写折子的人,主要取决于看折子的人,关键看决策机制。要有好的氛围,让写的人敢写,说的人敢说,海纳百川,科学民主决策。
李鸿章曾经说“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戚继光说“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希望与各位同仁和广大学界智囊团、思想库在这样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一起继承和发扬古代士大夫的文人情怀,团结、合作,为中国的转型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