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全球市场动荡,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大跌,黄金、国债、保险、房产等传统避险资产备受追捧。有些人是出于理性选择,有些人是盲目跟风,还有一些人还在“持币观望”。海外资产配置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全世界各地的富裕人群,都会选择将部分资产配置在本国之外。
从数据来看,中国高净值人群对比世界海外配置还不足一半,中国人海外资产配置比例是偏低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减缓,中国人已经慢慢提高了海外资产配置的意识。
最近最热的八卦话题王宝强离婚消息的热度已超过了奥运会。先不评论他的私人感情上的是是非非,但王宝强的一张财产分割清单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把这段话分解一下,王宝强的资产配置如下:
一位资深投资人士看到这份清单,不由感叹:这份清单简直是一个完美的资产配置范例,你们都小瞧了王宝强及其背后的智囊团队。
这份清单中有现金资产,有股票、理财产品、奢侈品,甚至还有股权投资,当然还少不了资产配置保险及房产,值得注意的是,房产中包括了一套洛杉矶的房子。
不仅攻守兼备,种类齐全(大概只缺收藏品了),而且体现了全球资产配置的视野。
再看一张被称为世界最牛家庭资产配置的图,据说照图行事,可保30年平安。
这张图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图”。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是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曾调研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分析总结出他们的理财行为,此图被公认为是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方式。
贴出这张图,并非单纯请你作参考,而是提醒各位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系统想过自己的资产分配问题?是否只想着股市的征战、楼市的冲杀,想着在一个领域一口吃个大胖子?
“配置”意思是资产处置中的必备意识,它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分散投资,可以实现同一预期收益下更低的风险,或同一风险水平下更高的收益。最好的资产配置必然是着眼于全市场的。
虽然随着全球化的深化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联动性正在加强,但是不同市场的周期仍然有较强的独立性,比如同一年份,新兴市场经济强劲但成熟市场可能处于滞涨状态。甚至在新兴市场内部,不同国家发展路径差异也很大,比如巴西在经历严重通胀的时候中国正在经历通缩。
一言以蔽之,东方不亮西方亮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在任何一个时刻理想资产配置,都应该是横向比较全球各个市场后的选择。比如12年13年美国经济复苏强劲,美股资产配置价值凸显,而14年A股低估明显,应增加配置。同时,除了地域的分散,大类资产的分散也非常必要。股票,外汇,黄金,商品都有不同周期特点。如果局限于国内市场,就无法在大类资产上充分分散,无法降低组合中资产之间的相关性。
当然不是!只要你有资产配置的概念,一个普通的中产也可以做一些海外资产配置,以应对日益猛烈的经济全球化。
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理财者仍以本币投资为主,海外资产配置比重较低,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尤其是近几年来,海外环境开始缓慢复苏,比如澳洲的就业和房价开始上涨,加之人民币上涨预期有限,大众富裕阶层应该加大海外资产配置比例。
同时他还表示,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分散一部分投资到发达国家,买它的资产,股票、债券,甚至是房地产,投资最好有一个长期化的视角。不过,个人很难进行海外投资,可以找专业规范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海外资产管理。
因此,建议中产及以上投资者现在着手进行海外资产配置。可以配置一些以港币、美元、欧元、澳币等计价的保险、债券、环球基金、外币甚至房产。这样一方面可以享受资产轮动效应下不同区域、不同币种热点轮动带来的投资收益,一方面可以对冲人民币可能出现的风险,为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好防火墙。
普通工薪阶层的投资者同样可以关注海外资产配置的最新动向,在机会合适的时候,在有经验的投资顾问的指导下进行少量的海外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