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万达预计今年收购美国的两家非制片类电影公司,其交易价值均将在10亿美元以上。在完成这两起收购之后,万达下一个目标将是好莱坞的“六大”顶级电影公司之一(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迪士尼、环球影业和哥伦比亚)。王健林说,只有这六家才是“真正的全球片厂”。
王健林还表示,到2020年,万达要控制全球20%的电影票房。
二十世纪福克斯
就在王健林接受采访的同一天,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7个月,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459个,涉及63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交易金额达543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成交总额,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跨境并购已成为当今资本市场的重头戏。
“在跨境并购中,上市公司是一支活跃的力量,跨境并购已经成为很多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目前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已经进入一个新常态。”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律师卢文道声称。
某证券分析师也认为,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的“世界500强”数量从79家增至110家,占比高达22%,仅次于美国的25%。2001年到2016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总数从1154家到2900家,上市企业的数量级规模显著提升。
“这是跨境投资并购最大的群体。”该分析师阐述。
在并购特点上,当前上市公司的跨境并购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而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并购主体不再局限于中石油、中石化等超大型国有上市公司,一批民营上市公司开始崭露头角;二是并购标的正转向高端技术和新兴产业,以沪市为例,2015年以来,标的为高端制造、IT、医疗和消费品的跨境并购占比超过八成;三是在并购地域上,传统的非洲、中东、拉丁美洲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越来越集中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发达经济体的成熟资产;四是并购资金来源多元化,除了国家层面的专项投资基金,上市商业银行也纷纷成立专项基金,甚至,上市公司已开始借助海外的融资平台筹集并购资金。
热门投资地点意大利
对于海外并购主体的变化,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企业并购服务部主管合伙人钱立强也表示,今年,民营企业的交易金额超越了国有企业,在20宗最大型的并购活动中,民营企业占比达2/3。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20宗最大型的并购活动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标的来自科技行业,房地产与金融服务业(包括金融科技)也颇受资本的欢迎。
在并购资金来源上,私募股权基金和另类投资者在海外并购中愈发举足轻重,因持有大量的可投资资金,中国买家已成为谈判桌上的常客。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律师卢文道认为,跨境并购仍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在对外投资区域上,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称,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日本这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额度较大,涉及金额达750.9亿美元。
不过,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海外并购需要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但却不能沦为“疯狂的豪赌”。特别是在国际市场风云诡谲的今天,各经济体的宏观政策的“外溢互溢效应”更加明显,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挑战更为突出,贸易壁垒与摩擦不降反升,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海外投资的成本与风险。
因此,企业家及投资人需做好几方面的准备:
首先,不妨多些逆向思维,即在决定“买下来”之前要深思:如果“赚不到”,能否“卖得出”?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玩不转”,退路在哪里?谁有能力、有意愿接盘?这是踏入国际舞台前,中国企业需要练好的基本功。
其次,对于并购企业来说,需针对国际关系多点政治嗅觉。比如今年投资英国,就得预先判定:如果英国一旦脱欧,企业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除了宏观大环境的嗅觉,对于具体行业,并购企业还应多些全局意识。比如投资矿山,就得研究社区关系;投资先进制造,就要分析工会力量。
再者,对于不同“标的国”的企业特点,并购企业也要弄清其潜在差别。我们不妨以欧洲和美国的公司进行分析。从股东结构来看,目前美国企业大部分的股东都是市场化的私募机构,真正的家族企业非常少;而欧洲企业,特别是德国企业的股东,则很多出自家族企业。
因此,对于家族企业,并购企业需要清楚地阐述自己的意图和今后的长远发展计划。而美国企业则相对市场化,更多遵循“价格从高者优先”的交易原则。所以,并购企业应在交易前提前了解其中区别。
可以说,现在中国企业的荷包鼓了,“买下来”的信心足了,但“买得到”甚至“买得值”的本领,还得继续锤炼。
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在海外并购的风潮中有所斩获,是横在每个有意愿走出国门的企业面前的一道门槛。
上一篇:海外资产配置,这里有你不知道的事